|
|
“海豚蒙皮”:年省燃油300吨,经济效益百万元 |
宁波材料所等研发螺旋桨仿生蒙皮材料,助力超大型油轮节能增效 |
近日,首艘安装仿生蒙皮螺旋桨的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VLCC),顺利靠泊在福建泉州港码头,完成了3个航次的原油运输任务。
该船用仿生柔性减阻材料,在实船应用前取得了中国船级社产品认证,满足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国际公约(AFS公约)要求。
其螺旋桨表面敷设仿生蒙皮后,实船油耗数据显示节能约2%,预测在2.5年的修船周期内,平均节能1.5%——按此计算,一艘VLCC每年可节约燃油300吨以上,直接经济效益逾100万元,减少CO2排放量超900吨。
布局仿生研究减阻节能
航运业是全球经济活动的重要支柱,目前超90%的全球贸易通过海运完成。然而,海运也消耗着大量能源,并且已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据国际能源机构(IEA)数据显示,海运业的能源消耗量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中占比约为9%,排碳量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3%。
因此,突破大型船舶的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引领全球海洋运输业绿色变革,对国家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船舶航行过程中,其能源消耗主要用于驱动螺旋桨产生推力,从而克服船体与水之间的阻力,推进船舶前进。
在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宁波材料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布局下,该所海洋关键材料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立平和曾志翔带领团队,较早开展了表界面仿生滑移材料与海洋航体减阻方面的研究工作。
该实验室与中远海运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远海能)联合开展了科研项目“船用仿生蒙皮减阻节能技术”。
接枝高柔性分子刷构造“类液态”表面
众所周知,海豚、鲨鱼等海洋生物在海里游动时具有极低的阻力,主要由于其表面的微结构、柔弹性和表面粘液分泌特性。
海豚表皮在水流作用下,形成微结构,产生微涡流,将水流与表皮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结合表皮粘液的润滑特性,有效降低水流的湍流动能,降低水与表皮之间的剪切力。
仿生蒙皮,即参照海豚皮的物理和化学特性,通过人工合成方法,制备出的具有类似海豚皮特征的人造材料。
对于人造的仿生减阻材料而言,表面微结构和柔弹性易于实现,但要模仿海豚表皮长期粘液分泌的特性,则相对比较困难。
研究人员使用“类液态”材料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即在固体有机物分子内部,接枝了高度柔性分子刷,从而表现出一定液体特征的材料。由于所接枝分子链具有类似流体的高度动态特性,能自由旋转与运动,所以各种液体在这种材料的表面粘附力低且易滑移。
“类液态”材料既能保持固体材料的强度,又能达到类似于“粘液”的滑移特征。
仿生蒙皮由研究团队研制的具有“类液态”特征的动态界面材料与具有0.1~0.2毫米尺寸微结构的柔性材料耦合而成,敷设于螺旋桨表面,能够降低螺旋桨与水之间的剪切力,并减少反推力对水的做功,进而提高螺旋桨效率,降低能耗。
促船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
巨型油轮螺旋桨效率随载货量和航速变化而变化,通常为60%~70%之间。船用发动机在驱动螺旋桨旋转时候,约70%能耗转化为推力,约15%消耗于螺旋桨剪切水做功,剩余约15%则消耗于螺旋桨反推力对水做功。
“海豚蒙皮”研制成功后,项目研究人员将具有仿海豚皮特征的蒙皮材料应用于巨型油轮的螺旋桨表面,以提高螺旋桨有效推进效率。
此次顺利靠泊的游轮,航行时长近200天,里程逾3.5万海里,航线往返于中国沿海和中东各大港口,实船油耗数据显示节能约2%,预测在2.5年的修船周期内,平均节能1.5%。以此计算,单船每年可节约燃油300吨以上,直接经济效益逾100万元,减少CO2排放量超900吨。
这是国际上首次将仿生柔性减阻材料应用于30万吨VLCC轮,完成了多航次、长航时、多海域的节能数据收集。
鉴于船用仿生柔性减阻材料在实船上取得的良好节能减排效果,中远海能与宁波材料所紧密合作,有计划将该减阻材料推广至中远海能旗下的100余艘油轮船队,可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并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未来,船用仿生柔性减阻材料将向远洋及内河运输等全行业推广应用,必将促进营运船舶的绿色化、低碳化发展,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添砖加瓦。
超大型油轮进船坞。
螺旋桨蒙皮敷设过程。
仿生蒙皮螺旋桨。
海豚皮肤与螺旋桨仿生蒙皮示意图。本文图片均由宁波材料所提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