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小婕 来源: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6/27 9:56:38
选择字号:
从浙大直博北大,他将赴港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从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

到北京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直博

师从龚旗煌院士、王剑威研究员

五年燕园时光

他遨游在集成量子光学的世界

在Science、Nature Photonics

等顶刊上发表8篇高水平论文

光子在芯片上穿梭

也镌刻着他前进的足迹

他是北大学生最高荣誉

“学生五·四奖章”获得者

物理学院2024届博士研究生戴天祥

即将毕业的他

获评2024年“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图片


光学 + 量子

戴天祥的生活好像总在与量子世界“纠缠”

从零开始

面向国家先进光子集成芯片领域的需求

他一路向阳,追“光”奔跑

图片

开学典礼发言


六年前的夏天,大三的戴天祥参加了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现代光学研究所暑期夏令营
回家的路上

他收到了龚旗煌院士的回信

自此,他走进北大物院

在盛夏时节步入集成量子光学的世界

图片


从懵懵懂懂的实验小白

到2021年首次完成个人第一项工作的实验表征

他见证实验室从空白起步到走向国际前沿

突破传统器件大规模集成与高速调控等瓶颈

图片

2019年2月的北京大学集成量子光学实验室


他将2000多个光学元件

集成在厘米尺寸的芯片上

他将光子芯片与拓扑物理、量子调控结合

实现新一代拓扑光子器件与芯片

图片

2021年2月第一次完成光量子芯片实验表征


在戴天祥的物理世界里

“不完美”的“噪声”

不再会干扰完美无瑕的理论模型

通过光学拓扑绝缘体

他让实际不断接近“理想状态”

完成拓扑保护的量子纠缠光源工作

领跑国际前沿,成果被选为封面文章

并被《新华财经》等多家媒体报道

图片

《自然·光子》杂志封面文章——拓扑保护量子纠缠光源,《新华财经》专题报道

图片

非线性调控非厄米拓扑相变——Nature Physics,同期News & Views被专文报道

图片

获得由中国光学学会颁发的“王大珩光学奖学生奖”


从模型仿真计算到光学芯片的诞生

从表征测试到数据分析

经过胆大心细的一次次试错和迭代

戴天祥使用非线性操控拓扑材料

发生快速的非厄米相变

来改变拓扑材料的传输性质

让世界“眼前一亮”

他设计出了非厄米光子芯片

在同刊的News&Views版

被行业专家撰写专文报道

他做出的可编程拓扑光子芯片

代表了当前该领域的最高水平工艺

被审稿人评价为最引人注目的多功能拓扑材料

图片

戴天祥设计的非厄米光子芯片

图片

戴天祥设计的可编程拓扑光子芯片

戴天祥的生活总是与物理交织在一起

在无序中寻找有序

在表面的平凡和琐碎中

发现藏在背后的闪光点

他用平常心面对几乎每天都有的困难

在导师的鼓励和同门无私的互助中

坚持做着心中有意义的研究

历经日复一日的锤炼

他当年心中对顶级文章敬仰的距离感

也终于化为同行间的借鉴和交流

图片


高度开放,面向国际

他曾多次在光学领域的顶会

以博士生的身份作邀请报告

在CLEO-PR会议中

获得了美国光学学会颁发的最佳论文奖

图片

CLEO 2024会议发言


研究成果领跑国际前沿

在俄罗斯量子中心联合创始人的北大之行中

戴天祥向世界展现北大光学人的风采

讲好中国科研故事

图片

戴天祥向来访学者讲解介绍北京大学集成光量子实验室


传播科学、传承学科

戴天祥也是学科知识的传播者

他向低年级研究生和本科生

进行集成拓扑光子学的专题介绍

在面向小朋友们的光学科普课堂上

从光的基本概念开始

结合绳子的波动、生活中的现象细心引导

将科学之光延伸到更为广阔的天地

图片

参与光学系列科普志愿服务

图片

为光学夏令营营员介绍学科方向


北京大学集成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实验室

记录着他成长为青年科学家的足迹

毕业后

他将赴香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在这条道路上继续探索

传承“五四精神”

让世界听到更多的北大声音

做一名光学事业的追光者

图片

戴天祥毕业答辩


(原标题:从浙大直博北大,如今优秀毕业!)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