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严涛,吴卉,张格苗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6/26 18:52:11
选择字号:
如何点“绿”成“金”?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目光所及,只此青绿。

这,正是“中央媒体走基层看气象——绿镜头·发现中国”主题采访活动报道组走进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和山阳县所看所感。

如此美景,也是全国首个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商洛下辖小县城撬动文旅“大市场”的核心关键。

转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仲夏时节,行走于镇安,清风扑面间,可见层峦叠翠白云悠,举目之处皆是景,令人心旷神怡。

今年六月北方多地高温热浪,部分地区甚至达40℃至42℃,但陕西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却绿意浓浓、空气清新。“这里森林覆盖率达到98.3%”,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最高可达每立方厘米5万个。”陕西木王国家森林公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全意介绍。

“以前睡得总是不安稳,没想到来这里睡得特别香!”67岁的韩丽萍向记者展现智能手环上显示的数据,“我们还准备在这里再住一段时间后返回西安,有机会的话希望能够带着孩子们常来。”

报道组采访游客韩丽萍。图/刘娜

负氧离子,也被称为“自然益眠因子”。医学研究表明,当负氧离子浓度达到每立方厘米20000个时,就有治疗疾病的效果。镇安县气象局在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建设了2个负氧离子监测站和1个六要素气象监测站、1个二要素气象监测站,可以实时监测当地负氧离子、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

气候康养信息监测站。图/刘娜

“以前总觉得我们这里好,但怎么好、为什么好并不清楚,现在气象数据很好地证明了我们的气候生态资源强在哪里,增强了继续发展绿色经济的信心!”镇安县副县长周忠海说,未来将继续深入挖掘气候资源,积极培育百亿级生态康养产业集群,全力构建“秦岭最佳康养会客厅”。

吸引游客的,除了气候舒适度,还有这里山间奇景——云雾,云海和彩虹等天气气候景观,以及季节限定美景——杜鹃花。

木王国家森林公园盛开的杜鹃花。镇安县气象局供图

“我们希望,能让游客与特色自然景观‘如期而遇’。”镇安县气象局局长周焕成介绍,县气象局在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安装天气气候景观摄像头,在“商洛气象君”上以慢直播形式展现云海奇观,同时通过气象康养显示屏、微博等方式发布云海景观预报;在3月中下旬至4月份专门开展杜鹃花花期指数预报,为游客赏花提供参考。

今年3月,木王国家森林公园被中国气象局授予“避暑旅游目的地”称号,避暑气候条件14项指标均为优良项。这一气候品牌创建再次推动游客人数大幅提升,刺激新的消费增长点。

“仅清明节假期客流量就达到了3万人次。”木王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委员会主任齐承立说,“预计今年将有超过20万人次来此旅游,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守护——当好秦岭生态卫士

“这儿的负氧离子也很高,生态环境真不错!”明媚阳光下,秦岭陕西段的重点景区——山阳县天竺山景区绿树蓬勃盎然,云雾缭绕。

三年前的7月,这里遭受特大暴雨灾害,基础设施损毁严重,13处道路坍塌,水电通讯全部中断,旅游设施设备受损严重,一派狼藉。好在当时无人员伤亡。

天竺山景区管委会主任韦振峰说,在灾后恢复重建之时,景区专门将防洪设施标准从“2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坐在缆车上向下俯瞰,山间的沟壑间有一道梯形的沟渠,不断向山下延展。沟渠每隔一两米,就有一处用石头垒砌的隔档。而这,正是用来防止山洪、泥石流的。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县气象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在天竺山景区,山阳县气象局在山上、山下布局建设北斗气象观测站,即便信号中断仍可通过北斗短报文有效保障气象观测数据持续、稳定、及时传输。

天竺山美景。山阳县气象局供图

此外,山阳县2023年7月启用商洛市创新建立的市县两级气象、应急防汛、人盯人“防抢撤”基层综合治理“三合一”防灾减灾应急指挥平台(以下简称“三合一”平台),目前森林防火监测系统、全县“人盯人”防抢撤平台、应急调度系统、滑坡体监测点、水文监测系统等7部门9类数据已接入平台,气象防灾减灾决策智慧调度能力进一步提升。

报道组正在采访山阳县气象局局长刘哲。 图/刘娜

“‘三合一’平台为抢险救灾争取了时间,赢得了先机!”山阳县县长李凌云指出,“最为明显的是转移撤离人数更加精准,其中2023年度累计撤离危险区域群众1.3万余人,较2022年环比下降41.6%。”

景区越安全,游客越安心,生态效益转化成经济效益就更有保障。眼下,已恢复往日青葱样貌,甚至更胜一筹的天竺山正等待着7月正式开门迎客。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