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思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6/26 14:50:56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院院士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科学院与会院士纷纷表示,我国正处在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关键时期,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广大科研人员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把科技命脉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习近平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王小云:

国家给予科学家充足的科研经费支持和充分的信任,制定了各种科技项目包括产业科技创新项目的支持政策和人才激励政策,我们没有理由不以强烈的国家责任感、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加大创新。唯有不变初心坚持创新,才能做出世界一流工作,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真正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水平安全发展。

我非常有信心的是,今天我们的研究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基础研究,而是有能力创造性地将基础研究与国家重大需求以及产业链融合成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系统化研究和产业部署。我相信,中国正在涌现越来越多的引领世界科技创新的科学家群体,成为产学研融通创新主体。我也希望,中国作为世界科技创新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在开放中实现自立自强,持续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与世界科学家一起精诚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何宏平:

当前,地球系统科学正处在重大理论突破的前夜,各国竞相布局,我们应当积极争取率先突破,提出中国人主导的理论,发出中国人最强的声音,引领国际地球科学的发展。与此同时,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如何保障我国战略矿产资源的供给安全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实现资源的有效增储和绿色高效利用是我们当前的重大任务。

近年,我们研究所在锂等战略资源的找矿勘查和稀土资源的绿色利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们将谨记总书记的嘱托,加快推进技术产业化,为保障我国战略矿产资源供给安全贡献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孙航:

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和研究,特别是对高海拔冰缘极端环境下的植物多样性开展系统的调查和综合研究,弄清了高山冰缘植物多样性的家底,取得了系列阶段性创新成果。

今后,我们将按照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四个面向”,综合多学科交叉发力,强化基础研究,努力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基础前沿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为把科技命脉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作出贡献。

以科技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

水产品作为蓝色食品,提升国民营养及其低碳排放的环境友好性能已经成为国际前沿和热点。但我国水产养殖领域还存在良种率低、饲料粮进口比例高等瓶颈问题,目前亟待破局。

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遗传育种团队通过近5年创新努力,取得鱼类精准育种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建成较为系统的鱼类优良品种培育、环境友好的绿色养殖模式技术体系,提高水产蛋白供给,抢占优质蛋白高效供给科技制高点,为振兴水产种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为改善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乔红:

我国正处于科技发展最好、最关键的时代,我们必将把本职工作——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做好,为国家的智能系统作出贡献。我们应基于重大需求,提炼和攻克核心科学问题,形成黏合剂,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聚集更多一流人才,广泛合作,为企业提供核心共性技术,为国家创新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竭尽全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做“开拓者”“担纲者”“引领者”和“示范者”

习近平表示,希望两院院士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中国科学院院士、动物疫病防控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化兰:

科技创新需要科技工作者敢为人先。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病原体容易突变,曾被认为不可能通过疫苗免疫防控,欧美国家普遍采用扑杀策略。我带领团队瞄准关键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取得一系列原创发现和重大成果。这些创新性成果的转化应用不但支撑了我国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禽流感免疫防控体系的建立,将疫苗免疫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不可能”变为“可能”,而且为欧美国家禽流感防控策略由“扑杀向免疫”的科学转变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院长吴一戎:

在攻关过程中,我们深知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因此,我们不断提升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储备,致力于培养与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成果积累相匹配的国家级战略科学家和将帅人才。为了吸引和留住青年才俊,我们针对35周岁以下、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科研人才,设立了“未来之星人才计划”,并制定了《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实施办法》。另外,我们每年自主部署的科学与颠覆性项目也向35岁以下青年人倾斜。同时,我们还设立了各类人才专项补贴,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姜培学:

作为一名科研和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的研究领域是低碳能源与先进动力。今后,我要继续把科研工作融入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中,勇闯“无人区”,努力创建新理论、突破新技术,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更大贡献。同时,作为大学教授,我一定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既在三尺讲台讲好基础课程,也要全身心做好“传帮带”、甘做人梯、大力培养年轻人,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我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实际行动不辜负党和人民以及这个伟大时代对我们的重托和期待,努力做一名优秀的“引领者”和“示范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之殚精竭虑、不懈奋斗。

现在,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面向未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们纷纷表示,将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树立雄心壮志,鼓足干劲、发愤图强、团结奋斗,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