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雅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6/16 18:23:12
选择字号:
今夏还会破纪录吗?专家释疑此轮北方高温

 

近日,我国北方高温天气持续发展。6月16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本轮高温中心将位于京津冀一带,局地气温可再度冲上40℃。

目前我国高温过程综合强度为近5年来全国历次高温天气过程第5强。228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超过40℃,有11个国家站日最高气温突破6月极值。

为何今年热得这么猛?在厄尔尼诺事件5月结束的背景下,今夏我国是否还会出现破纪录高温天气?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副主任李修仓表示,今年夏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高温日数偏多。其中,华北、华东、华中、华南、新疆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极端高温。

阶段性大气环流异常形成区域高温

截至6月14日,高温天气已经影响京津冀鲁豫皖苏晋陕九省市面积约85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约3.8亿人,其中单站最高气温出现在河南温县(6月13日,43.4℃)。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郑志海表示,2000年以来,华北、黄淮、江淮、江南、华南等地的夏季高温事件发生频率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

那么,北方高温频现的原因是什么?郑志海指出,阶段性大气环流异常则是区域高温天气形成的直接原因。

“我国东部地区的高温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暖高压的共同影响。在暖高压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天空晴朗少云,不易成云致雨,同时太阳辐射强,近地面加热强烈。在高压系统异常强大且稳定维持条件下,极易形成持续性高温天气。”郑志海说。

我国高温天气呈现新特点

数据显示,今年春季我国平均气温为12.3摄氏度,较常年同期偏高1.4摄氏度,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国家气候中心预计,6月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

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研究员翟建青表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近年来我国高温天气已呈现出首发日期提前、发生频次增加、累计日数增多、影响范围变广、综合强度增强等特点。

翟建青说,全国区域高温天气过程首次发生日期以每十年2.5天的速率提前。1981至1990年,高温天气过程平均最早发生在6月24日,2011至2020年间则提前到6月7日,2023年5月28日出现当年首次区域高温过程,比常年偏早16天。

与此同时,全国区域高温过程发生频次呈增加趋势。1981至1990年平均每年发生3.3次,2011至2020年增加至4.1次。全国区域高温过程累计日数呈显著增多趋势,平均每十年增加4.8天。

“此外,平均影响范围也在不断扩大,1981至1990年平均影响258站,2011至2020年间则平均影响328站。相对于1991至2020年平均强度,区域高温过程平均强度以每十年6.2%的速率增强。”翟建青表示。

针对高温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翟建青指出,高温天气加剧脆弱人群和户外劳动者健康风险,各地中暑和热射病事件增多,需做好户外出行、生产施工等保障措施,尤其是独居老人、长期慢性病患者、降温设施不足的低收入家庭和户外作业人员。他建议老弱病幼人员减少户外活动,注意多饮水以补充身体水分;户外工作者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间作业,工作场所准备必要的饮料和防暑药品。

厄尔尼诺滞后性影响仍在持续

今年入夏以来,不仅在我国,极端高温天气几乎席卷了北半球,全球“沸腾时代”已经到来。

自5月中旬以来,印度北部地区持续遭遇极端高温,进入6月后,印度北部各邦和首都新德里高温持续加剧,最高气温已逼近50℃。6月初,美国西南部多州最高气温超过38℃。

不仅如此,欧洲联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近日发布报告指出,全球平均水平气温已连续12个月(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打破相应月份的历史最高温纪录。

郑志海指出,全球气候变暖是造成全球极端高温发生的气候背景,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气候变暖幅度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显示,自2023年5月开始的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持续至2024年4月,确定已于5月结束,强度为中等,持续时间为12个月。

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大概率将在2024年夏末秋初转为拉尼娜事件,但是,厄尔尼诺事件滞后性影响仍在持续。

“一般来讲,厄尔尼诺形成的次年,极端天气将会出现得更频繁。与2023年相比,2024年可能更热,极端天气出现次数或更多。”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