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昊昊,徐婧雯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6/8 17:42:25
选择字号:
多方共建长沙公益放流站 助力长江濒危鱼类保护

 

6月6日全国第十个“放鱼日”之际,湖南长沙公益放流站揭牌仪式暨长沙开福区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在长沙举行。

  ?

放流现场。主办方 供图

该放流站是湖南省生态保护志愿服务联合会承接,由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指导、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支持在湖南建立的第一座公益放流站,是长江流域建立的9家放流站之一。

在湘江边,与会人员共同投放青、草、鳙、鲢等经济鱼类以及珍稀鱼种胭脂鱼等160余万尾。青年志愿者、河小青等还共同进行了科学放流彩绘创作,期待引导更多的社会公众科学放流、精准放流、修复长江生态环境。

  ?

当日放流各种鱼类160余万尾。主办方 供图

“联合会将在有关单位指导下,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制定科学放生执行指南,进学校、社区开展科学放生公益宣讲行动,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增殖放流、科学放生的重要意义,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美丽提供有力支持。”湖南省生态保护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周秋光表示。

共青团湖南省委副书记夏彬华表示,要以青年和青年社会组织为纽带,加强与检察、生态、农林、生态、水利等部门积极联动协作,引导企业、社会公众等群体参与公益放流站的共建工作,通过科学的方式构建社会公众参与鱼类科学放生的有效途径,引导公众的放生行为合规化、合理化、常态化。

活动由湖南省生态保护志愿服务联合会、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长沙市人民检察院、开福区农业农村局共同主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