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符晓波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4/6/6 21:17:40
选择字号:
云磁共振成像系统使用AI提升磁共振诊断效能

 

记者从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获悉,该院电子科学系屈小波教授团队运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开发出智能云脑成像系统。该系统具备磁共振装备的原始数据处理、图像重建、自动统计分析、人工智能零代码编程等功能,已成功应用于临床科研。近日,该团队分析了云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技术路线及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磁共振权威期刊《磁共振快报》。

屈小波介绍,磁共振是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临床主要关心影像质量,忽视了非常宝贵的装备原始数据。受采集条件及信号特点制约,大量数据未能充分利用。此外,医院之间技术水平和资源差异导致数据处理不一致,可能影响诊断准确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屈小波团队结合边缘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提出开发云磁共振成像系统,使用先进的AI算法,为放射科医师提供便捷、高效的成像分析工具。

“目前已投入应用的是云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第一代系统——智能云脑成像系统。”屈小波介绍,该系统支持对不同供应商的磁共振数据进行预处理、量化和分析,还提供自动分析寻找疾病的生物标记物、彩色三维可视化、算法验证等实用功能。

据介绍,云磁共振成像系统计划经历四代发展路线,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布局、系统性能,最终实现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生成诊断结果和治疗计划,并达到满足覆盖所有医疗机构的远程网络传输条件。

长期以来,各医疗机构从成像扫描仪获取的磁共振原始数据体量庞大,储存在本地,占用大量网络宽带及储存设备,且限制了医疗数据共享和跨机构研究。运用云磁共振成像系统,大量原始数据可以上传到云计算服务器或本地边缘节点,实现快速图像重建、物理信息合成数据训练等高级任务,并通过浏览器或移动设备分发给各地的云放射科医生,用于诊断疾病并撰写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云磁共振成像系统是一个集成先进算法和强大硬件的在线平台,只需通过浏览器即可访问,无需安装任何程序,第一代系统演示版已在网上发布,并成功在多家医院落地应用。

  ?

图为智能云脑成像平台CloudBrain。(a) 图像在线重建与评分系统,(b) 波谱定量分析系统,(c) 图像标注系统,(d) 可视化神经网络设计和训练系统。注:“脑”代表人工智能。(受访者供图)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