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海大学 发布时间:2024/5/31 21:30:24
选择字号:
青海大学科研院揭牌,魏加华担任首任院长

 

5月30日上午,“青海大学科研院”成立揭牌仪式在科技馆大礼堂成功举行。校党委书记李丽荣、校长史元春和老科技工作者代表共同为科研院揭牌。

图片 1.png

科研院首任院长魏加华教授在讲话中表示,一要加大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力度。要瞄准青藏高原生态与环境、盐湖及矿产资源、清洁能源等科技前沿,聚焦“双碳”目标、资源(盐湖)与能源、高原农牧业、高原生命健康等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培育人工智能与传统理、工、农、医等学科群的交叉融合,布局发展绿色算力、卫星遥感、天文观测等新领域,推动人工智能前沿交叉和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强化科研成果转化,持续推动学校科技创新和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二要积极探索科技创新的新范式、新模式和新举措。对外方面,要加强与国家部委、地方政府、企业的对接,积极谋划、主动对接,为学校老师创造更多的科技计划、平台和项目的参与机会。对内方面,通过积极有效的科研组织和管理,加强学校科研文化和学术生态建设,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加大校地、校企合作,探索科研绩效分配与人才评价的新做法;激发广大教师的科研内生动力,提升教师在科研中的成就感、荣誉感和获得感。三要夯实科技创新工作基础。要加强实验室、工程中心、野外基地和台站等运行环境建设与管理,利用好野外观测基地、三江源卫星与地面接收站、天文中心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和数据,产出高水平成果;要加强对科技人才的服务力度,围绕一流学科和平台建设,培育和资助若干个高水平创新团队;制定有利于青年科技人才/博士开展科学研究的专项计划,培育一批学术新人和国家级高水平研究团队;要加强学校有组织科研和AI+交叉研究,在校级平台、团队和交叉学科研究方面等布局一批自主课题。设立人工智能与前沿交叉研究管理部门,更好地协调和组织AI+研究。四要提升科研管理和服务能力。主动服务和对接院系、科研团队,做好科研“策划、协调、组织、服务”工作;主动谋划、大胆探索,进一步优化、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让老师们把精力更好地专注于科学研究。

图片 2.png

科研院的成立是青海大学强化有组织科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需求,是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大学过程中强化科技管理职能的顶层设计和关键部署,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学校将以科研院的揭牌成立为契机,立足学校优势,围绕关键领域,加强有组织科研,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力争培育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打造一批高能级重大科技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出一批高价值科技成果,全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任务的对接度和贡献率,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高水平人才培养,在我省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建设和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展现青大担当。

魏加华简历

1995.9-2001.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学博士

1995.9-1998.7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学硕士

1991.9-1995.7  湖南科技大学,工学学士

2016-至今   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水文水资源方向首席科学家(兼)

2014-至今    青海大学水利电力学院,常务副院长(挂职,对口支援)

2013-2018   青海大学-清华大学三江源研究院,“三江学者”

2012-2017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员

2007.12-2009.1   美国Cornell University土木与环境学院,访问学者,副教授

2004-至今,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助研,高级工程师,副研究员,研究员

2001-2003,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