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洋,杨雯漪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5/31 20:15:27
选择字号:
2024“崂山问海”海洋创新发展大会在青岛举行
两大模型发布 迈出国内海洋人工智能“第一步”

 

5月27日,2024“崂山问海”海洋创新发展大会在青岛举行。大会以“提升经略海洋能力 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由崂山实验室和青岛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来自20个省的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企业及金融机构代表等400余人参加。

2024“崂山问海”海洋创新发展大会在青岛举行  廖洋摄

会上发布了海洋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瀚海星云”大模型和“问海”预报大模型,标志着青岛迈出建设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矩阵国内“第一步”。纵观国内外,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呈现应用爆发的态势。不过,通过建立系统的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矩阵赋能海洋发展,国内外还没有先例。

“瀚海星云”大模型突破了大模型训练和推理受算力资源规模制约的难题,开展了千亿以上参数大模型分布式训练,构建起国产自主科学智能底座。作为一款面向国产新一代超算平台研发的多模态泛领域科学人工智能大模型,“瀚海星云”大模型可以垂直赋能N个应用领域及X个应用场景,形成“1+N+X”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体系,推动海洋大模型产业走在全国前列、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作为“瀚海星云”基础大模型应用体系中的海洋领域大模型,“问海”预报大模型聚焦海洋科技前沿和产业应用的重点场景,打造海洋智能数字孪生系统。此次发布的“问海”—海洋环境预报大模型,则旨在提升海洋环境透明能力,为认识海洋和经略海洋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据崂山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相较于数值模型,“问海”预报大模型在计算效率方面提升了1000倍,极大地节省了计算时间和能源消耗。

会上同步发布了《青岛市建设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实施方案(2024—2026)》。该方案明确,未来3年,青岛将在海洋人工智能领域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关键要素支撑地、头部企业集聚地、应用场景示范地、产业生态优化地。

当天,山东港口集团、青岛国实集团联合启动海洋港口人工智能大模型建设。双方将在海洋港口大模型应用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并将“港口设备精细化运维”作为合作落地的首个应用场景。

大会还发起了成立全国海洋新质生产力创新联盟的倡议,发布了山东省海洋物联网科技成果转化联合体云端服务平台。

“蓝色循环”项目等13个重量级海洋项目集中签约,涉及海洋食品、海洋装备、海洋生态治理、现代航运服务、海洋新能源、智慧海洋等多个领域。新签约的“蓝色循环”项目,将落地“北大—蓝景数字化转型联合实验室”,并以此为主体培育上市,建设“海洋可持续发展产业园”,生产制造“海洋云仓”、海洋塑料废弃物高品质再生粒子、海洋生物制剂“互花米草素”、AI远程医疗眼镜等,项目建成后有望实现年产值12亿元。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