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5/28 17:00:33
选择字号:
南航长空学院:拔尖人才培养要想办法“打通一切”

 

走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南航)长空学院,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广场四周的几座楼彼此连接,形成了一个“回”字,这里是长空学院的学生主要的学习和生活场所。

如果单看建筑,这样的布局并不“开放”,甚至有些封闭,不过这似乎与该学院作为南航人才培养改革的“试验田”和优秀生“精英化培养”基地的定位颇为一致——在很多人眼中,高校的拔尖人才培养不就应该是“小范围”的吗?

然而,长空学院却不想这样。正如它的创始院长、南航副校长施大宁所说,“高校的拔尖人才培养一定不能在‘小池子’里,更不能‘小院高墙’,而是要想尽办法‘打通一切’”。

在“回字楼”里的长空学院,究竟为学生的成长“打通”了什么,这样做的效果又如何?

打通“书院”与“学院”

南航长空学院成立于2011年。当年,南航将校内不同学院设立的12个“优培班”整合,成立了“虚体实办”的长空学院。

“所谓‘优培班’,几乎等同于各学院成立的‘精英班’。当时的长空学院更像是各‘精英班’间的协调机构,并非实体化的学院。”施大宁回忆说。

2018年,为了更好集中校内优势资源培养拔尖人才,南航作出了将长空学院“实体化”的决定。

“我们有了实体化的教学楼以及教学设施,有了专门的教师,还招收了第一批学生。”长空学院院长蒋彦龙说,“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命题——在新环境下,拔尖人才应该怎样培养?”

对于这个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的是给学生打造一个新的空间。

漫步在长空学院“回字楼”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名目繁多的各种教室——智慧教室、青年信仰之家、美育工作室、智能飞行器工作室、自主修读空间……

“这些都属于‘智慧教育空间’的一部分。”蒋彦龙告诉《中国科学报》,一个优秀的育人机制首先要打造适合的育人生态,使学生可以沉浸其中,甚至“乐此不疲”。在这方面,长空学院致力于重塑符合书院育人理念的教学、学习、生活一体化服务社区。

“这有些类似于‘书院’与‘学院’的一种结合。”蒋彦龙说,在传统教育模式下,书院主要负责学生生活,学院则负责学生学习,两者往往不能很好融合。长空学院则希望能在同一物理空间,实现线上线下学习、科研、教学、生活等功能的相互融通。

比如,长空学院目前拥有20间智慧教室、7间主题创新工作室;同时,该院搭建的“润致”课堂智能化管理平台又包含“一杯咖啡的故事”“三自行动”“艺体天地”等 20 余个主题活动。

以“一杯咖啡的故事”活动为例,蒋彦龙说,该活动每周举办 2~3 期,每期一个话题,邀请校内外专家与 30 名左右的学生展开交流。活动以品味咖啡、漫谈聊天的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收获温暖、汲取智慧、获得力量。

“这一活动突破了师生交流界限 , 有效解决了师生交流中缺少温度、形式单一等问题。”蒋彦龙说。

打通“共性”与“个性”

如果好的生态可以作为学生成长基础的话,一套适合于拔尖人才的培养方案便是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

目前长空学院的人才培养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将此前分属于南航航空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机电学院以及航天学院的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环节与生命保障工程等六大专业方向整合成航空航天类,并进行大类招生,每届 850 人左右,以及在此基础上创建更加“精英化”的“长空创新班”,面向全校选拔优录 80 人左右。

“我们将其称为‘双轨并行、相时而动’。”蒋彦龙说,他们希望以此为“阵地”,探索出一条优势大类与拔尖人才协同培养的道路。

对此,施大宁表示,创新型人才有其共性,但更应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而不同的培养目标下,两者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差别。

比如,针对一般的拔尖创新型人才,首先需要夯实基础。因此,长空学院对于大类招生的学生采用大一、大二集中在长空学院进行通识教育、基础知识技能培养,大三、大四的学生分流至其他学院接受专业化培养的方式;针对“长空创新班”的学生,由于其培养目标是“总师型”人才,需要更加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因此,学院要为每个人量身定制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培养方案。

“我们在学习上有很大的自主权。”回忆起自己在“长空创新班”4年的学习,今年即将本科毕业的张奔腾告诉《中国科学报》,在导师指导下,他在本科期间选择了很多交叉学科课程,特别是计算机类的知识。这些完全由他凭自身兴趣所学的课程,已经在他的学习和科创经历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张奔腾还告诉记者,他的一位舍友在本科期间学习了大量与机器学习相关的知识。如今,他已经将这方面的知识与本身的力学专业相结合,致力于通过机器学习研究材料力学。

事实上,即便是对于大类招生的学生,长空学院也给了他们足够的自由度。“我常说,我们要做到让学生第一年不分专业、第二年选专业、第三年转专业、第四年特色化发展。每年都要给学生选择自己成长道路的机会。”施大宁说。

打通“本院”与“外院”

2023年,长空学院实体化后的首批学生本科毕业,毕业生情况令所有人欣喜。

以“长空创新班”为例,该班学生全部升入国内外高校,其中26人保研至本校高水平科研团队、26人保送国内知名高校、5人前往世界顶尖名校深造。4年间,该班共有236人次获国家级、省部级竞赛奖项,人均获奖超过4项。

然而在蒋彦龙看来,这样的成绩并不应由长空学院“独享”。

“一方面,长空学院的学生要在大三、大四时转到其他学院进行专业学习;另一方面,即便在大一、大二时,长空学院也会和校内其他学院进行紧密合作。”他说。

例如,长空学院每个班级的班主任并非由学院老师担任,而是由其他专业学院教师兼任;每年,学院还会组织专业文化节,各专业学院院长和主要学术带头人会对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介绍和辅导。

“我们组织的‘一杯咖啡的故事’活动,也会邀请各学院的知名学者与学生分享。每次分享时,给学生们准备的咖啡都是由学院共同埋单的。”蒋彦龙笑着说。

对此,施大宁直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绝对不能办成一个“孤岛”,必须与校内外各学院、机构产生紧密联系。

“这涉及两个问题。”施大宁说,一个是拔尖人才培养机构是否有走出“孤岛”的意愿;另一个是在实践中如何真正落地。“在这两个问题上,国内均有一些高校走过弯路。”

长空学院为何能规避这些弯路?施大宁将原因首先归结于学院在学科布局上的控制。

“长空学院的招生并没有覆盖全校所有学科,而是将其控制在航空航天类的几个顶尖学院以及学科内,这使学生在选课、选专业的过程中减少很多麻烦。”他解释说,因为这些学院既是南航的“王牌”学院,其涉及学科领域也相对接近,一些学科专业的底层知识甚至是相通的,这无形中大大减少学院之间的合作障碍。

其次,由于学生在高年级分流到各院系,而长空学院学生的素质又相对较高,这使得各学院间形成对优秀生源的竞争。

“很多学院的老师都愿意参与到长空学院的学生培养中,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师生学习成长的‘共同体’。”长空学院教学办主任张璐表示,该模式显然已经打通了长空学院和各专业学院之间在人才培养上的合作渠道,同时也形成了一种良性且有序的竞合关系。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竞争,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也应是竞争。我们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探索,为这种竞争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环境。在这方面,长空学院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且卓有成效的路。”施大宁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