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方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5/22 14:19:13
选择字号:
2024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
首届医疗健康融合转化发展论坛举行

 

5月21日,2024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首届医疗健康融合转化发展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行。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朱启高、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胡鸿毅、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党委书记赵丹丹出席本次论坛并致辞。活动集中展示了市生药中心与“区域型TTO”的多个医疗领域转化成果,进行了专业学科转化平台的启动仪式及“开放性成果产业化LAB”的授牌仪式等,同时还邀请到十余家三甲医院的代表,与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共话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沿模式,探索医产融合生态建设的核心要素。

  ?

  ?

涌现·转化成果集中发布

2024年是平台成立的第四年,也是品牌化活动开展的第四年。此次论坛伊始,集中展示了多项转化成功的创新项目,项目覆盖手术室建设、肿瘤检测试剂盒、电子鼻咽喉镜、微创手术AR技术等临床前沿技术,在“区域型TTO”平台的协助下,开发出了立足临床需求和满足产业实践创新产品,并实现了医疗成果的产业化落地。

垂直·专业转化平台搭建

本次活动,在上海市科委、市卫健委、申康中心领导共同参与启动仪式,涉及运动医学、航海医学、骨科医疗器械、先心病诊疗等多个专科转化平台正式启动,也代表着以专业化为导向、以工程为手段的转化平台将为医院提供新的转化动能。未来“区域型TTO”将形成“验证+转化”的创新模式,力争推动更多面向人民健康、惠及人民安全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形成“医工结合、医产融合”特点鲜明的成果转化创新模式。

携手·三方协同共建平台

专业化的平台支撑,是加速成果转化的重要基础。因此,“区域型TTO”与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国药控股,在此次会议上进行了共建成果转化平台载体的签约仪式,未来将各自发挥资源禀赋,从技术研究、转化运营、产业落地等方面,为推医产融合深度发展贡献力量。

LAB·引领产医协同模式

“开放性成果产业化LAB”是“区域型TTO”平台与2022年首次提出的“医、转、产”三方合作的创新模式。本次论坛先回顾了首批7个LAB的发展情况,同时再次为10个LAB项目授牌。“LAB模式”在医疗机构与企业中建立紧密的合作模式,一方面让研发团队直接面对企业,另一方面推动企业更早介入临床科研阶段,建立以产业化需求为导向的新型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新模式,进一步打通产业需求、临床应用、成果研发之间的通道。

瞭望·窥探医学转化前沿

本次活动中,除了有创新转化项目的成熟项目集中亮相外,更有围绕临床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路径的主题演讲。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分享了如何加快从源头到临床的落地的心得,从体系建设到新药研发的过程中,需要构建临床研究及成果转化的“网络体系”,已形成精准推动和有效支撑。华山医院、浦东医院、胸科医院等多位专家也分享了各自在医疗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加速秘籍”。

对话·多元思想集中碰撞

直击痛点,面对临床转化的“阿喀琉斯之踵”,在申康中心临床研究促进发展部钱碧云主任的主持下,邀请到华山医院、长海医院、五官科医院、胸科医院的科研转化负责人,与“区域型TTO”及国药控股代表共同商讨多元主体协同下医产融合的有效路径,探讨如“开放性成果产业化LAB”等合作模式对未来科研端与产业端建立协同创新协作模式的积极意义。

生态·医产融合加速实现

生命健康产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产业,更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着力点。“区域型TTO”平台成立以来,旨在进一步畅通科研成果产业化——产业成果市场化双向通道,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双向融合与闭环发展,通过成果转化体系建设,真正实现从“临床专家”到“产品设计师”的叠加赋能,融入我国自主可控产业创新关键环节,最终实现从技术蜕变—产品嬗变—产业蝶变,最终以“成果转化之匙”,开启人类健康的新篇章。

  ?

图片来源:“区域型TTO”平台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