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琰 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24/5/21 13:16:57
选择字号:
东方医院团队在国际期刊发表脑卒中急救重要成果
2小时内强化降压对脑出血治疗疗效显著

 

本报讯(记者李晨琰)2小时内强化降压可有效减少脑出血血肿体积并降低并发症风险。记者昨天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获悉,该院李刚教授课题组一项研究明确,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2小时内启动强化降压治疗,将收缩压降至130至140毫米汞柱,可减少25%的致残致死风险。

这项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在救护车上启动强化降压治疗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是迄今全球规模最大的脑卒中院前急救临床研究,也是首个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明确显示强化降压显著有效的临床研究。相关成果于日前在欧洲卒中组织会议上公开发布,并同步发表于国际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临床上,脑卒中分为缺血性与出血性两种类型,是致死致残的首要疾病。院前启动干预是脑卒中救治的发展趋势,也是当前全球脑卒中救治指南亟需完善的薄弱环节。

由东方医院牵头开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脑卒中急救车超早期强化降压研究,覆盖中国东西部6个省及直辖市的55家医疗单位,入组超过2400名患者,历经8年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李刚介绍,在我国120急救体系中,救护车上配备了专业急救人员与急救设备,有资质、有条件针对脑卒中患者启动超早期强化降压,是该临床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石。该研究结果为制定出血性脑卒中的超早期治疗标准提供了高级别的循证证据。他同时提到,由于强化降压会增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不良预后风险,不建议在无法诊断急性卒中类型时使用。“缺血性卒中院前最佳血压管理策略仍待探索,院前可推广的脑出血诊断设备有待研发,这提示我们,未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在院前急救阶段快速、准确判定脑卒中患者类型,并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这可以说是当前全球脑卒中临床研究和器械研发领域的重要方向。

“医院要围绕临床上没有解决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通过科学研究解决疾病防治的难题,祛除病痛,提升患者的健康福祉。”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陈义汉说,针对有潜在重要价值或重要前景的医学科技创新,东方医院敢于从萌芽阶段投入高强度经费孵化和扶持,上不封顶。对于可能改观重大疾病防治局面的关键技术、创新药物或创新器械等,东方医院将持续投入研发,在重大科技创新方面坚持“长期主义”。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老化的哈勃空间望远镜转向单陀螺仪操作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