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洋,王敏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5/20 10:46:59
选择字号:
“砥砺二十载,科学新征程”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举办第20届公众科学日

 

5月18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举办主题为“砥砺二十载,科学新征程”的第二十届公众科学日活动,这也是公众科学日活动第一次在海洋所古镇口园区举办,吸引了1000余名家长及孩子,一同揭秘神秘的海洋世界。

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办。线下包含科普展厅、实验室等7个板块内容的现场展示,10个海洋科技互动实验,博士大讲堂,以及海洋知识有奖问答等。线上包含海洋科普报告、“海洋之夜”主题直播。

《“吃”塑料的海洋微生物》《不怕盐的海藻》《贝壳的“酸”秘密:海洋酸化大冒险》《水母摄食观察》……众多奇妙的海洋知识令孩子们应接不暇,丰富的海洋互动实验更给大家提供了近距离接触海洋科学的机会,现场惊叹声不断。

赤潮真的怕“吃土”吗?工作人员指导孩子们将藻液混匀,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藻的形态,又在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改性粘土母液,改性粘土颗粒与赤潮藻发生絮凝作用,絮体不断沉降到底部,比色管中上层溶液由浑浊逐渐变清澈,现场观众直呼惊奇。通过实验操作,人们直观感受到了改性粘土对赤潮藻的高效去除过程,让小朋友们感受到海洋环境治理的重要意义。

你知道盐藻吗?它是一种浮游生物,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在高浓度盐水中生存的奇特生命,由于富含独特而丰富的生命元素,被世界科学界誉为“细胞的动力源”,“生命的保护剂”。活动现场,公众通过显微镜观察盐藻细胞,通过展板、视频、现场科研人员介绍等多方位了解盐藻在产业中的应用。

“你知道‘拥剑’、‘执火’是什么动物的名字吗?你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吗?”博士大讲堂《招潮蟹的日常》活动现场,海洋所贺成博士正在为同学们讲解招潮蟹的科普知识,让同学们近距离观察招潮蟹的行为活动,并带领大家动手制作招潮蟹标本生态瓶。

谈起“海底花园”,大家会联想到浅海美丽的珊瑚礁,形形色色的珊瑚伴随着鱼儿遨游其中。深海是否也存在着这样一个色彩斑斓的珊瑚世界呢?本次活动中,海洋所徐雨博士通过山东蓝色海洋教育科普舰队“科普在线”青少年科学大讲堂,以线上方式带来科普报告《深海“花园”大探秘》,带领大家一起探索深海珊瑚林这个光怪陆离的“海底花园”,吸引了上万中小学生及社会公众观看互动。

5月19日晚,海洋所还将在B站号、抖音号、视频号同步开展“海洋之夜”主题直播。这不仅是一场美食盛宴,更是一场关于大虾和螃蟹的科学之旅。从生长环境到营养价值,从产地特色到选购技巧,科学家们将亲自上阵,为大家打开味蕾和知识的双重盛宴。

公众科学日是由中国科学院举办的大型公益性科普活动,旨在集中展示研究所科技创新成果,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

(以上图片均为活动现场照片,廖洋摄)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老化的哈勃空间望远镜转向单陀螺仪操作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