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扬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5/19 15:05:36
选择字号:
青藏高原向你“开放”

 

上不了青藏高原,就先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公众开放日逛逛吧。

5月18日,公众开放日上“来了”一群特殊的小朋友,来自杜巴中学、巴鲁达中学和LR.I.学校40余名师生走进中国科学院加德满都科教中心,开启探索之旅。他们与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视频连线,观看《第三极地区冰湖》和《三江源》科普视频,他们对于各种知识和新奇的体验设备跃跃欲试。

“此次科普活动让我从宏观视角了解了生态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近距离亲身感受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只有人与自然之间保持平衡,我们人类才能继续依靠壮美的自然环境生存繁衍。”LR.I.学校11年级的Safron Balami说。

今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以下简称青藏高原所)的公众开放日活动精彩纷呈,“火眼金睛”找矿石,发现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的矿产资源储备基地、动手描绘绒布峡谷和冰川地质素描图,了解珠峰地质构成和识别冰川地貌。现场看看“冰块”融化流向“湖泊”,了解亚洲水塔固液变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小敏带来了《青藏高原隆升如何改造世界?》科普报告,他结合野外科考实践,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青藏高原隆升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景观变化等,引发观众热烈反响、激发他们的深入思考。

青藏高原所开放了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带领观众了解 青藏高原“冰棍”里的“无字天书”、给青藏高原湖泊岩芯做“X光”,探秘找不到北的古地磁小屋、解读青藏高原“岩石”密码,此外,挖掘树木年轮的奥秘、  寻找青藏高原上的丹尼索瓦人,还了解了青藏高原数据银行,以及如何通过遥感识别冻土和石冰川。

青藏高原研究离不开科学考察,活动现场不仅展示了科考人员们的野外“装备”,更设计了沉浸式体验科考实践活动,在海拔3000米识别青藏高原微塑料、在海拔4000米高謇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在海拔4590米探湖、海拔5000米进行砂岩采样分析。

此外,在拉萨部、野外台站和中国科学院加德满都科教中心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公众科学开放日打开了青藏高原科学大门,激发“奇思妙想”,公众得以直接体验科学,感受其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提升科学素养,推动科学知识广泛传播。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老化的哈勃空间望远镜转向单陀螺仪操作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