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扬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5/19 14:47:43
选择字号:
九十五华诞 光芒闪耀 院士专家研讨周光召学术思想与科学精神

 

2024年5月15日,是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先生从事科学事业70周年暨95华诞。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理论物理所)联合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亚太地区)举办了“周光召先生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研讨会”。周光召的同事、朋友学生和晚辈共聚一堂,畅谈周光召严谨唯实、爱国奉献的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

 “周光召先生是中国科学界的一面旗帜。”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周善贵说,周光召先生的科学思想不仅深刻地影响和塑造理论物理所的发展,同时,也对我国包括理论物理在内的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听从祖国的召唤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介绍,1959-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拒绝援助我国研制原子弹,并撤走了全部在华专家,带走了图纸和资料。当时在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从事粒子物理研究的周光召获悉后,义愤填膺,强烈要求回国从事原子弹研究。

周光召在致时任二机部部长的决心书中写道:“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科学家,我愿意放弃自己做了多年的基础理论研究,改行从事国家急需的工作,我们随时听从祖国的召唤!”

而那时,周光召的理论物理研究工作处于国际前沿,受到苏联和美国同行的强烈关注。1961年,周光召回到了祖国,作为我国核武器科技事业开创者之一,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为国奉献的传统在年轻人中得到了传承。他的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岳良回忆,1986年,自己即将出国深造时,周光召问他:“将来一旦国家需要你做出某种选择时,你是否能服从国家需要?尤其是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吴岳良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周光召先生曾因国家需要三次放弃自己热爱的科学研究。”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所长王建国讲述了周光召参加核武器研制与“九次计算”的故事。当时第一颗原子弹的总体计算陷入困境,为了一个关键数据,科研人员反复计算九次,周光召巧妙地利用最大功原理反证了苏联数据有误,终结了争论,推动总体计算继续进行。“这是周先生为原子弹研制立下的首功,也对推动核武器研制中的自主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启迪科研人员不能简单地把原子弹视作工程技术问题,而要当成科学问题来展开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昌璞表示,“九次计算”不仅确立了原子弹发展的技术方向,更增强了我们自己独立自主研制核武器的决心。周光召先生身体力行不盲从潮流、不迷信权威。当前科学界批评的“追热点”“轻信权威”“缺乏原创性”等行为,事实上他很早就批评过,要传承周光召先生的科学精神,抵御学术走向这些“灰色地带”。

重视基础研究

周光召高度重视我国基础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贺贤土表示,他的科学思想启迪后来者要在工程应用中加强相关问题的基础研究。

“周光召先生多次谈到,高技术是基于科学的技术。”在孙昌璞看来,并非所有基础研究都来自于自由探索,国家需求牵引也可催生基础研究,核武器研制任务结束后,周光召先生敏锐地意识到高温高压下等离子体辐射输运的理论关键,能很快进入到理论物理前沿研究——闭路格林函数理论,这是战略任务启发重要基础研究的典范。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表示,周光召先生非常支持理论物理所的发展,注重对外交流,在理论物理领域带头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担任理论物理所的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肇西表示,周光召倡导理论物理所“开放办所”,设立开放课题,依托理论物理所建设开放平台,为推动全国理论物理研究发展做出了贡献。对于职工的个人生活,周光召也非常细致周到关怀。

鼓励学术争鸣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仙辉作为“晚辈”深受周光召先生的影响。他回忆,上世纪80年代,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刚兴起,周光召对相关科研人员给予了极大鼓励和支持。周先生当时勉励青年学者,作为创新型人才,既要有理想追求,又要面对现实,研究工作中善于分解课题,抓住主要矛盾,指明研究方向。从不盛气凌人,从不自我吹嘘,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善于和同事合作。“这是我们这一代科研工作者专注工作的座右铭,时至今日仍有启示。”

中国科学院院士向涛表示,周光召先生非常关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理论物理专款,并倡导科学研究要有不同观点的激烈碰撞,要有自信、敢于提出不同看法,要有学术的独特性,不能简单地跟在已有成果后面发展,这对于提升当前理论物理研究的品味和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回忆了周光召在清华大学学习工作的时光并表示,除了科学研究,周光召先生厚德载物的君子作风也永远值得我们敬仰。

周光召的学生吴可、李定平等分别作了发言。大家一致表示,周光召先生的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为我们的时代树立了丰碑,一直照耀着年轻后辈们的道路。会上还印发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在《中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署名文章“周光召的科学光芒永远闪耀”。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