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思辉,蒋朝常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5/11 10:35:55
选择字号:
妙!我国科学家为小麦注入“植物疫苗”

 

“病原真菌是‘敌人’,真菌病毒是‘敌人’的‘敌人’,而‘敌人’的‘敌人’不就是咱们的‘朋友’吗?”

5月9日,“植物疫苗促进小麦抗病、提质增产绿色技术”现场观摩活动在湖北省襄阳市举行。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姜道宏带来的一款“脑洞大开”的作物病害绿色防控成果——“植物疫苗”引发在场学者关注。

  ?

观摩活动现场。华中农大供图

从动物疫苗到作物疫苗

植物疫苗的概念是从人和动物疫苗概念挪移过来的。姜道宏告诉《中国科学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他和团队成员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人和动物疫苗注射到接受者体内后会产生抗体,防病治病,包括农作物在内的植物能否借鉴“疫苗治病”的思路?

研究发现,农作物“一生”会被多种病原物感染,80%以上的病害是由病原真菌导致的。姜道宏团队利用携带真菌病毒病原真菌的无致病力和内生特性,给种子或者植株打上“疫苗”,激发植物的抗病反应,进而把“对方阵营”的“敌人”诱导为“朋友”,达到保护植株的目的。相对于传统的“见虫治虫、见病治病”,该团队开拓出一条利用有益微生物抗病的全新技术思路。

据了解,姜道宏团队14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植物抗病研究。2010年,他带领研究团队在湖南益阳大通湖油菜病株上成功分离了抗病DT-8菌株。以此为发端,先后在水稻、油菜、大麦和玉米等作物上实现了“植物疫苗”的抗病加持。继水稻和油菜“植物疫苗”研制成功后,2023年该团队尝试在小麦中找到“植物疫苗”的用武之地。

小麦被认为是核盘菌的非寄主植物。该团队研究发现,核盘菌是禾谷类植物的朋友,核盘菌可在小麦身上内生生长,且不伤害小麦。利用这一特性,团队研制了一款名叫“绿麦宝”的疫苗,利用真菌病毒SsHADV-1“打压”核盘菌使其丧失致病能力,同时内生的核盘菌又可“帮扶”作物免疫系统,提升作物综合抗病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告诉记者,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年均损失高达1400万吨,长期以来,粮食作物的抗病依赖农药等化学防控,对环境带来不小伤害。为“良种”找到“良护”方案,一直是科学家苦苦寻觅的路向,小麦植物疫苗“绿麦宝”的问世,为小麦绿色防控找到了一条新路子。

从“绿稻宝”到“绿麦宝”

风吹麦浪,丰收在望。

在襄阳市毛岗村万亩连片示范区,100余名由院士、教授、农艺师、研究员组成的观摩团现场调研了“疫苗小麦”长势。

《中国科学报》在现场看到,在施用过“植物疫苗”的麦田里,麦苗茁壮、麦穗繁密。

“快、齐、壮、绿”,襄阳市农业科学院专家白桂萍评价“疫苗小麦”:“表观效果‘肉眼可见’。”

据介绍,随着油菜疫苗“绿油宝”,水稻疫苗“绿稻宝”和小麦疫苗“绿麦宝”相继问世,一个比较乐观的预期是:未来科学家可能找到一种适合多种作物、多病同治的广谱抗病“疫苗”。这将从根本上提高作物综合免疫力,为解决粮食安全、种业安全提供绿色“护盾”。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献龙认为,“小麦疫苗”概念新、效果好、模式佳、易操作、潜力大。他希望研究团队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让技术变成更加轻简的“傻瓜技术”,让老百姓用得上、用得好、用得增产增收!

中国工程院院士柏连阳希望“小麦疫苗”能尽量推广到湖南、甘肃、浙江等更多地方,促进更大范围地试种、测试和应用研究。

“尽管应用前景广阔,但‘植物疫苗’终究是个新生事物,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突破,未来我们将奋力攻关,使它得到更广泛应用。”姜道宏表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