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4/5/2 7:36:05
选择字号:
王以光:为了抗生素不再依赖进口 她奋斗了31年

 

北京的初春,是流感的高发季节,面对流感,不少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药物就是抗生素。《吾家吾国》要拜访的正是一位与抗生素打了一辈子交道,如今已经88岁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以光。

自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开始,科学家们先后将越来越多种的抗生素应用于临床,使得越来越多的微生物感染的疾病有了药方。王以光便是这些科学家中的一员,她参与研制灰黄霉素、麦迪霉素、可利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改变了我国抗生素几乎依靠进口的状况,一度改写了我国抗生素发展的历史。

  ?

记者 王宁:当时(20世纪50年代)咱们国家抗生素的发展水平如何?

王以光:很落后。比如我爸爸是肺结核去世的,而治疗肺结核应该是使用链霉素那一类的抗生素,那时候国内没有,所以就很遗憾。

王宁:现在我们的生活,似乎越来越离不开抗生素了。

王以光:是的,所以我们要珍惜地用、适当地用。菌体它在变异,它在不断地产生抗药性,所以永远要更新抗生素的品种,永远要研发新的抗生素,这是人类必然的一个使命。

  ?

全满分的学霸

心怀着救死扶伤的志愿,19岁的王以光来到苏联的列宁格勒化工制药学校,成为抗生素专业唯一的一名中国学生。此时,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力求让一些重要和急需的领域,在12年之内接近或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抗生素领域,便是其中之一。

  ?

带着祖国和人民的嘱托,面对全新的领域和极难的课业,王以光刻苦钻研,奋力拼搏,最终所有学习的科目,她都取得了满分的成绩。如果当时有“学霸”这个词,那么王以光就是不折不扣的“全满分学霸”。

  ?

王宁:在苏联的求学过程难不难?

王以光:还是有些难度的,数学要学到微积分,还要学生化、微生物、有机化学、无机化学,所有种类的化学都要学。还有土木建筑、热工学,这些我原来从来没听说过的学科也要学,一共学三十七门。

  ?

王宁:您成绩怎么样?

王以光:每一个都是五分。

王宁:都是满分啊。

王以光:国家(有)一种期望,我就觉得应该好好学,要全力以赴,一定要学好。

“高龄”的留学生

走上工作岗位的王以光,继续展现着“学霸”本色,在我国灰黄霉素和麦迪霉素的研发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两种抗生素的研发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当时最主流的抗生素研制方法。但同时,王以光也发现了传统研制抗生素的方法,需要不断地试错而且耗时漫长。因此,她决定赴美留学,进修分子生物学,改进研制方法。那一年,她42岁,成为一名“高龄”留学生。

  ?

王宁:您为什么在四十多岁的时候选择出国读书?

王以光:我当时考虑,咱们国家的抗生素研究一直这样模仿(国外的方法)也不是个办法。

  ?

王宁:这条路是我们已经通过这么多的辛勤付出找到捷径的,为什么不走下去?

王以光: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怎么就不能够有一点创新呢?而且中国的疾病,不见得世界上都一样,所以要研究中国人自己的药,反正我一辈子都是这个使命,脑子里也都是这个事情。

以身试药的勇士

每当王以光谈起抗生素的研发过程,她总是兴致勃勃、两眼放光,为了让大家对这个流程有更直观的感受,已经退休的她,又重新穿上白大褂,走进实验室演示了起来。

  ?

但探索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是荆棘重重,越接近成功,就会越艰难。以研发可利霉素为例,从1988年到2001年,王以光经历了13年的科研攻关,可利霉素终于推进到了临床试验阶段。

  ?

按照要求,需要找到试药的人,并且按最大剂量一次性服下,来验证药物的安全性。王以光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接下任务,来吃这第一口,至今,王老仍然保留着当年试验用的药片。2019年,可利霉素终于通过评审,王老为之奋斗了31年。

  ?

王以光:这个实验有点风险。首先是片剂比较大,其次是八片要一次性吃,而且水还不能喝太多,最多半杯水。我说那只能我来,实在不行,就叫120。

  ?

王宁:您是以身试药来着,心里没害怕吗?

王以光:没害怕,没有别的反应,就是感觉到有点恶心。因为我吃完以后有一点恶心,所以说我后来在说明书上写了建议餐后服用。

  ?

今年88岁的王以光,现在和老伴儿杨厚远居住在北京,他们是在苏联留学时相识并结为伉俪,一起走过了64年的奋斗人生,这64年也记录了中国抗生素研制的风风雨雨。

  ?

从当年专业里唯一的一名中国学生到如今的抗生素研发功勋,王以光没有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盼,她用自己的拼搏和坚持,让万千患者从中受益,推动了我国抗生素产业的崛起与持续地发展。

王宁:这是一条很难的路,但是您却一直都是笑着跟我谈这一条路,您一直在笑。

王以光:对,我觉得我这一辈子还是,做了一件事,还是尽了自己最大努力,现在对得起良心,能够对得起自己。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