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由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主办的“物种进太空”科学探索工程在国家体育馆新闻发布厅举行了启动仪式。该工程由中国科学探险协会联合石探记科学家团队、航天专家、教育专家,以“物种探秘搭乘飞天梦想”载荷舱的研制和飞行试验为载体,将青少年在全世界科学考察发现的具备特殊生存力的生物,放入生物载荷舱后在太空展开科学研究。
?
启动仪式现场照片。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供图
启动仪式由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科普部陈睿博士主持,协会副秘书长梁红斌致欢迎辞。陈睿介绍了这项科学探索工程的缘起、筹备历程,并阐述了工程的意义和内涵,以及对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的影响。
科学探索工程技术负责人、“八一少年行”科普卫星工程总师张刚介绍了工程的目标设定、工程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架构。据悉,工程将持续两年半,以研制并试验进入太空的生物载荷装置的载体,将工程研发过程、挂飞试验、亚轨道飞行及再入、生命物种外太空适应性探秘等开放为多层次的科学实践教育活动,以真实的航天工程为载体,研发并实施系列科普课程及多类别实践教学,参与形式包括大型科普公益活动、探险基地研/游学、集训营、工程过程体验并对接国内外科技展/赛等。
作为本项工程的召集人,张刚倡议成立专家委员会,并向物种研究、科学探索、航天工程和教育等领域专家发出邀请。
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石探记青少年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黄大卫做了“昆虫与孩子的未来”的主题报告,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昆虫与人类生活、现代产业发展和未来科学文明的密切联系,他也表达了对学生们未来应用昆虫智慧成就人类事业的展望,并对本项工程提出了希望。
献身我国航天事业60余年的航天专家李颐黎在致辞中,回忆起了50多年前参与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工作中团队合作计算轨道数据的历史场景,以及参与指导“八一少年行”科普卫星的故事。
北京市八一学校教师李锐结合实现创办国际一流科技高中的目标,引入航天科学技术与中小学生科技素质教育融合的实践经验,阐述了参与真实的航天工程为中小学生的基础教育带来的启发,并对本项工程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在启动仪式上,北京石探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天左寅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国家体育馆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蓝天创新体育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作为“物种进太空”科学探索工程的四家支持单位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未来将整合资源,展开更深度的合作。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