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德旺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3/22 16:47:29
选择字号:
69个小故事读懂人工智能的历史

 

 《人工智能极简史》,张军平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年10月出版,定价:68元

■陈德旺

最近一段时间,引人注目的新闻之一莫过于OpenAI推出的Sora,通过文本输入制作出一分钟时长的流畅视频,这让人们不禁感叹现实和虚幻的差距越来越小了。

这两年来,人工智能可以说是刷新了大多数人的认知,ChatGPT、GPT Turbo、Midjourney、Runway,乃至Sora,无一不在快速地激发人类对人工智能潜能的好奇心。

虽然人工智能近年来的主要突破口在人工智能内容生成、大语言模型、模式识别等方面,但人工智能实际上的覆盖范围非常广。比如很多小区、单位和办公室的人脸识别或者指纹识别系统就是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人工智能技术。

就我来说,自2000年攻读博士开始,就一直从事与关注人工智能方面的科研。那时候,人工智能还是冷门学科,受关注度很低。2009年我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期间,师从模糊逻辑之父、世界人工智能大师扎德教授。通过一年的交流学习,我对人工智能有了更深的认识。

复旦大学教授张军平撰写的科普书《人工智能极简史》,其内容很符合我的预期,甚至有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其中有一个人工智能的历史故事,便是关于扎德开创模糊理论的。

这本书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正如书封面所写,本书没有公式。尤其在幽默风趣的漫画加持下,效果更佳,读起来毫无压力。虽然我是专业人士,但从书的表述风格来看,它适合一切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朋友,从中学生到博士生乃至人工智能的从业人员都可以读。我以为,本书有以下几大特点。

第一,本书涵盖的人工智能历史是我了解的人工智能科普书中最完整的,从1936年图灵提出自动机开创人工智能时代开始,一直讲到2023年OpenAI推出的ChatGPT,以及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绘画软件DALL-E3。

本书从古人对人工智能的畅想和有趣的故事开始讲述,让人感到很亲切也很接地气,有继续阅读下去的动力。虽然书中只介绍了69个故事,但这个领域中的重要里程碑无一疏漏。

第二,书中每个故事都有一两句作者的思考,它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又能引发读者思考。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最后一节的几个故事里,引入了作者对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不足的思考,这是一般的历史书籍所欠缺的。这使得本书又带了一些前瞻性,有兴趣的读者说不定能从中找到潜在的研究方向。

据作者在“后记”中介绍,本书的撰写耗时两年,还采纳了人工智能领域专家的同行评议,保证了其严谨性和准确性。

第三,虽然本书能帮助读者快速入门,但其中的知识点并非一遍就能完全明了,需要反复阅读,才能深入思考人工智能的发展及未来。

作者是科学网的“大咖”。他曾经在科学网博客上撰写文章,相关系列文章常常被推荐到科学网首页,还出版了《爱犯错的智能体》《高质量读研:教你如何写论文、做科研》等书。

他在人工智能领域也是资深“玩家”,发表了相当多的高质量论文。同时在科普领域也颇有知名度,在各大平台上拥有近百万名粉丝。可以说,张军平在科研与科普之间做到了良好的平衡。

读完这本书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下一代人工智能该如何发展?

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过于依赖数据和算力,好的数据有好的结果,强的算力有更好的效果,数据越多效果越佳。尽管取得了很多进展,但存在投入过大、能耗过高、可解释性不佳、鲁棒性不强等不足,未必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我相信,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不是人工智能的最终形态,因为人类会举一反三,可以触类旁通,可以心系天下。希望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中能充分体现人类的知识、经验和智慧,能有更多的人文关怀,能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专家发挥引领性作用。

“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人工智能之道也许永远说不清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人工智能的探索永远在路上,让我们乐在其中。

作为一本不可多得的人工智能科普书,本书值得推荐。最后提一个小建议,如果根据书中的69个故事制作69个短视频就更好了,不仅仅“老妪能解”,而且“人人能解”。

(作者系福建理工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报》 (2024-03-22 第3版 读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