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丽妃 韩扬眉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3/8 8:53:31
选择字号:
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

 

■本报记者 冯丽妃 韩扬眉

“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发表重要讲话,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指明方向、汇聚力量。

参加联组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多位委员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夯实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之源,为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科技考评体系

“很荣幸能够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和中共党员,当面向总书记作汇报,这非常令人振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宇亮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

联组会上,6位委员作了发言,赵宇亮是其中之一。他向总书记提了两方面的建议:一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共享平台,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二是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科技考评体系,对科技人才的考核、科技成果的评价进行系统性改革。

“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强国的抱负,担当起科技创新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界委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谆谆嘱托,让赵宇亮深感重任在肩。“科技和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两个要素。只有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才能把科学家个人的能力变成国家的能力,从而让知识创造者和技术发明者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赵宇亮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蔡荣根有自己的体会:“归根结底,还是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这是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之源。”他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培育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科技体制机制,尤其需要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

“这是我履行第三届政协委员职责,也是第二次看到总书记来到科技界。总书记来看望大家,我们都非常激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新民说。

张新民从事宇宙学和原初引力波方面的基础研究,是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首席科学家。作为一名科技界的政协委员,他的提案一直关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科技评价体系、科技体制改革,特别是大科学装置。

张新民告诉《中国科学报》,由于大科学装置建设周期往往长达10~20年,在现在各种人才“帽子”满天飞的情况下,如何把从事大科学装置建设的人才留下来至关重要。为此,他呼吁科技评价机制向那些因长期从事大科学装置建设而难以发表论文的青年人才倾斜,同时呼吁对大科学装置建设给予阶段性的评价,加大对大科学装置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用科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环境资源界是全国政协“最年轻”的一个界别,展示了我国“五位一体”绿色发展的雄心。在这次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环境资源界委员要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上作出新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作为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ONCE)负责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深受鼓舞,也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过去10多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魏源送参与了北运河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长江大保护,以及“一带一路”国际水科技合作,深切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魏源送表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持续的事业。因此,要保持定力,只要方向对就往前走,一点点解决,用科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责任在肩,大有可为

将中国式现代化从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需要每一份力量的汇入。

“新质生产力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界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一篇大文章。”赵宇亮说。

他表示,未来要在具体工作中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

去年3月,蔡荣根出任宁波大学校长。他认为,高校是科学研究、教育和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结合点。未来,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在基础研究上下大力气,带领年轻人做好‘从0到1’的基础研究,以及大科学装置的基础研究。”张新民表示。

焦念志告诉记者,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通过ONCE打造我国战略科技力量,服务于碳中和战略和应对气候变化;产出原创理论、推出中国方案、形成国际标准,为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提供支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去年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了系统部署。“责任在肩,大有可为。”魏源送说。

在他看来,青年是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坚力量和先锋力量。接下来,他将立足本职工作,做好科研与人才培养,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中国科学报》 (2024-03-08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