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京开幕 |
以科学素质提升应对人工智能、气候变化等挑战 |
|
“在这个从气候变化到公共卫生危机等方面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挑战的时代,科学在寻找可持续解决方案方面的作用从未像现在这样重要。”12月5日,2024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北京开幕,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自然科学助理总干事特派代表埃兹拉 · 克拉克在主旨报告中表示:“泛滥的虚假信息和缺乏公众理解等重大障碍会限制科学进步的产生和有效应用。科学素质对于克服这些障碍、促进明智决策和推动科学创新以应对世界最大的挑战至关重要。”
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变革性力量,正在重塑人类生活。在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前主席、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所执行院长龚克看来,人工智能的普及和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公民要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在使用人工智能时,也要有批判性思维,识别人工智能的优势与局限,具备甄别虚假信息的能力。
在推进人工智能科学普及的过程中,龚克也提到,要强调人工智能的风险与伦理问题,如数据隐私、算法偏见等,帮助公众形成全面的认知。
科学教师在建设具备科学素质的社会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美国科学教育协会主席、美国佐治亚大学杰出研究教授朱莉·安妮·卢夫特介绍,美国的科学教师正在学习一种名为“下一代科学标准”的全新教学方法,在这个新愿景中,学生们要学会“做科学”,还需要学会如何“做科学”,并且理解核心学科理念的同时了解跨学科的概念。
“为实现这一教学理念,科学教师需要承担新角色,成为学习者、创新者和未来主义者。这将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成为科学素质建设的人才基础,从而共建一个具有科学素质的社会。”朱莉·安妮·卢夫特说。
提升全球公众科学素质,离不开国际合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开幕致辞中提出三点倡议:在培育全球发展动能中增进共识、在破解全球发展难题中加强互鉴、在展望可持续发展愿景中深化行动。他同时提出,有关各方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开放、信任、合作,利用好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和即将成立的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这一平台,共同书写深化科学素质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当前,提升科学素质早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议题。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4.14%。《中国科协2023年度统计简报》显示,2023年全国科协系统管理科技馆1127个,流动科技馆749个,科普大篷车1418辆,全年服务公众共计1.4亿人次;全年线上线下举办科普活动71.5万次,专兼职科普工作者196.8万人。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2035年达到25%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倪志宇介绍,未来中国科协将通过“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和国际化合作”的新路径,实现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大会以“提升科学素质赋能共同发展”为主题,结合联合国《2024—2033年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决议等国际关注的热点话题设置大会研讨议题,汇聚全球智慧为世界公众科学素质提升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赋能,推动扩大国际科技人文交流。
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由中国科协于2018年发起,中国科协自2019年开始牵头筹建世界公众科学素质组织,目前,筹备委员会成员和观察员组织已达45家。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