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在一块小行星的岩石中意外发现了微生物生命,但这些微生物几乎可以肯定来自地球。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陨石学与行星科学》
2020年,日本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从距今45亿年的小行星“龙宫”上带回了5.4克的岩石。当样本舱在澳大利亚着陆后,它被运往日本相模原市的一座定制设施。
样本舱首先在一个真空室内开启,该真空室位于一间洁净室内。随后,样本被转移到一个充满氮气的加压室进行长期存储。样本的一部分被放入充满氮气的容器中并从这里送往研究人员进行分析。其中一个样本被送到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由该校的Matthew Genge及同事进行研究。
起初,Genge团队使用X射线扫描样本时,未发现细菌的证据。三周后,他们将样本嵌入树脂中。又过一周后,他们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本进行了更详细的观察。而当研究团队首次在样本中看到类似丝状细菌的东西时,Genge的学生们差点“从椅子上跌下来”,因为他们以为发现了地外生命。
“那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时刻,但同时我心里也清楚,根据以往的研究,细菌非常容易在岩石上生长。”Genge说。
通过后续的SEM测量,他们追踪了细菌的生长,发现其数量的变化方式与已知的微生物类似。Genge表示,结合熟知的细菌形态以及在首次X射线扫描时未被发现的情况来看,这些细菌极有可能起源于地球。
Genge认为,样本很可能是在嵌入树脂后受到污染的。这一操作是在一个处理地球太空岩石的设施中完成的,而这些岩石中通常含有适应岩石生存的细菌。
“只需要一个细菌或一个细菌孢子就能导致这种情况发生。”他说,“例如,当我们准备陨石样本时,通常不会看到这种殖民现象,因为几率非常低。这次,一个细菌掉落在样本上并开始生长。”
Genge指出,这应该成为未来任何样本返回任务的警示。“在返回样本中发现微生物应该是发现地外生命的黄金标准。如果我们真的做到了——例如飞往火星,采集一些样本,带回来并在其中发现了微生物——那将是确凿的证据。但我们的发现表明,对这种解释必须极其谨慎,因为样本很容易被地球细菌污染。”
英国阿伯丁大学的Javier Martin-Torres同意微生物丝状体的种群变化表明它们可能来源于地球的推测,但这并不能完全排除它们来自其他地方的可能性。“如果想确定这些微生物不是来自地外,就需要进行DNA测序。”
科学家已知细菌非常善于在落到地球的陨石样本中生存,但这进一步支持了细菌可能在太阳系其他地方的物质上存活的可能性。“微生物可以利用陨石中的有机物质维持生存——它们正在享用‘地外零食’。”Genge补充说,“所以,也许在火星上存在一个生态系统,一个非常稀疏的生态系统,但它可能由‘天赐之物’——落在火星表面的陨石,维系着。”
(杜珊妮)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11/maps.14288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