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永莲,?万劲波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11/8 17:49:25
选择字号:
畅通科普人才发展通道为“科普之翼”蓄势赋能

 

科学普及是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系列活动,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科学普及需要科普人才队伍的支撑。

当前,科学普及正向更加注重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转变。优化科普人才发展政策环境,增强专职科普工作者职业认同,畅通科普工作者职业发展通道,对于加快培育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覆盖广泛的科普人才队伍,推进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出台系列改革政策举措,畅通科普人才发展通道,吸引更多专业化科普人才投入科普事业。

据科技部2022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2022年全国科普专、兼职人员199.67万人,比2021年增长9.26%。其中,科普专职人员27.39万人,科普兼职人员172.28万人。虽然我国科普人员队伍持续壮大,但与我国科普事业发展需求相比,科普专职人员还存在较大缺口,特别是中高级职称人员仍然偏少,必须加快打通科普工作者职业发展通道。

2019年6月,北京在全国率先增设科学传播专业职称,随后天津、上海、浙江等10余个省市区也开展了“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评审试点,对科普人才的职称评审进行了相关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2023年4月,中国科协首次在中央单位设立并开展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为更多专兼职从事科普专业工作的人员提供了申报渠道。

中国科协科普职称专业方向分为科普研究、科普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两类,推行代表作制度,打破“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导向,将科普教材教案、视频、剧本、讲解稿、策划科普展览和活动,研发科普展品等纳入代表作范畴,着重评价科普理论研究和科普原创作品的创作能力,使评价工作更加符合科普工作实际,更具针对性。中国科协科普职称评审工作的加持,既是对党和国家一系列关于科普人才队伍建设要求的有效落实,也标志着我国“符合科普特点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评价制度”正在加快建立和完善。

未来,以科普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为抓手,有利于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创新主体开展专业化科普活动,大力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发挥科技创新对科普工作的引领、科普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构建全领域、全层次的科普人才职称评价体系,全面促进科普工作专业化、职业化,让能干科普、愿干科普的人脱颖而出,提升科普人才质量和科普工作水平,打造出一支素质高、专业精、覆盖广的高水平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做强创新发展的“科普之翼”。

为进一步有效激励科普从业人员,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需更好发挥评价导向作用。一是围绕科普职称评价设置的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等问题加强论证,不断完善科普专业职称评审标准和评价体系,更加严密、科学地修订完善各项评审标准条件,使其更加贴近新时代科普工作实际和科普人才发展需求;二是加强评审全方位过程管理,优化评审环节,在专家遴选、业绩认定、答辩评分等各方面确保科学合理、客观透明、公平公正;三是将科普专业职称序列纳入聘任考核因素,促进科普职称评价与人才培养、使用相衔接,提供相应的配套资源和项目支持,促进科普人才更好成长;四是加强对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的解读和宣传,通过多种传播方式,吸引更多专职科普从业者参与职称评价,使科普工作更有“温度”,稳定有序地扩大科普人才队伍。

(魏永莲为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研究馆员,万劲波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热带森林“赢家”更小更快 《自然》2024年十大人物公布
AI科学家主导虚拟实验室加速医学研究 蒲瓜基因组组装研究获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