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庆龄 来源: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4/10/25 21:13:47
选择字号:
电解水制氢非贵金属催化剂稳定性差难题或被破解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刘鹏飞、袁海洋,教授杨化桂在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催化剂领域取得新进展,克服了传统非贵金属催化剂在工业级电流密度下稳定性差的难题,为平衡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材料结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10月16日,相关研究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

利用可再生能源驱动电解水制氢被认为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AEMWE)制氢技术在氢气纯度、电解效率、制氢速率、冷启动时间等方面具有优势,同时可以摆脱催化电极及槽体对贵金属的依赖。目前,3d过渡金属基电催化剂在碱性电解质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然而,在工业级电流密度条件下,这类催化剂的长期稳定性仍然存在问题。

研究团队采用高功率氧等离子体处理技术,精确调控了CoFe双金属普鲁士蓝类似物(PBA)析氧催化剂的局域原子近程结构。具体而言,研究人员在保留PBA晶体结构框架的同时,破坏了局域氰基配体并引入氧原子,构建Co-O-Fe的结构基元,进而将析氧反应路径调节为动力学更优的晶格氧氧化反应机制(LOM)。

研究团队进一步证明了局域Fe与Co位点之间的协同作用机制。在工业级电流密度下,氧等离子体处理后的PBA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析氧反应活性和长期运行稳定性,在电流密度为1 A cm-2时,仅需276 mV的过电位;用该催化剂为阳极材料组装的AEMWE制氢系统仅需1.76 V便可达到1.0 A cm-2的制氢电流密度,并能持续运行超250 h而无明显衰减。

AEM电解水实物图及器件性能图。图片由研究团队提供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1542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