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秉臻,吕刘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10/24 15:35:37
选择字号:
高职学子赋能紫砂工艺全产业链创新

 

年均销售超1万件紫砂器、远销海外30余个国家,带动近150人就业……不久前,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落幕,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壶以致用”团队以紫砂工艺全产业链创新一举获得该赛事职教赛道金奖。

“紫砂工艺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漫长的岁月沉淀了厚重底蕴,但在开放多元、快速迭代的现代,紫砂工艺越发呈现出老态和僵化。”该项目负责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马逸娴出身紫砂世家,“玩泥巴”长大的她,自幼就耳濡目染着紫砂文化,但也见证了传统工艺的停滞不前。

2017年,马逸娴考取了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首届创业班,至此开启了一场传统工艺与现代产业的双向奔赴。

怎样让传统手工艺焕发新生?大一期间,马逸娴将此项课题作为课程实践作业。运用专业知识展开调研,她发现,传统紫砂工艺品侧重形意,但对工艺科学研究不够,选矿、炼泥、烧制等制作环节多凭经验,生产效率低下,故步自封的营销模式更难跟上市场扩张的步伐。

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让马逸娴重新审视紫砂行业,而学校构建的全周期产教融通孵化机制更是为她的梦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18年,马逸娴的壶艺工作室入驻学校创业园,学校整合多学科优势,配备了工艺技术和市场营销双导师,并紧密对接了宜兴十余家紫砂门店,校企协同开展紫砂工艺攻关、文化研究和市场推广。

“好壶必用好泥。”项目指导教师颜正英介绍说,传统匠人多数只专注制壶,很少会选矿炼泥,这项技艺多凭家族经验。为此,团队在化工专业教师的帮助下,对近千份矿料进行性状分析,编制矿石分类和性能指标,形成行业首份炼泥功法内参,大幅提高了选矿质量。

烧制是制壶的关键环节,同一泥料在不同的烧成气氛下,会产生不同密度、颜色、收缩率。团队在传统烧制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科学的方法,总结归纳出不同温度、不同烧成气氛下,155种泥料371种烧制工艺,成为全国少数能独立烧制几乎全品类紫砂器的团队。

2019年,马逸娴正式创立“壶以致用”品牌。脱胎于院校的创业项目自带“学院派”基因。公司与学校共同成立紫砂艺术跨界融合发展研究院,开展紫砂材料研究,共建《陶艺设计工艺》课程,打造紫砂文化品牌……一场多学科专创融合,校企携手发展的创新联动在市场大潮中奋力争游。

“数字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学校电商学院为传统工艺打开了市场大门。”马逸娴介绍说,围绕紫砂工艺的文化属性,学院为其量身定制了“文旅+电商+社群”运营新模式,以场景体验、文化交流和文旅互动等形式收获高粘性客户群体,积累了10万+的社群用户。

得益于科学化、专业化、市场化的全链条创新,仅仅5年,“壶以制用”就从一众紫砂品牌中脱颖而出。2023年,公司取得品牌专利16项,接待紫砂文旅游客超4.5万人次,销售超1万件,成为享誉行业的新生代紫砂艺术代表企业。

据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洪介绍,2023年,“壶以致用”与学校合作开设了紫砂“创业订单班”探索校·企·生共创的新模式,并依托依托学校郑和学院和鲁班工坊等国际交流平台开展紫砂文化出海。两年来,已经在12个国家建设紫砂工作坊,传播中国紫砂艺术和文化课程。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碳的复杂形式 一颗超新星可能清理了我们的太阳系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获突破 越多越爱,人类80万年前就有这个基因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