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4/10/15 15:14:33
选择字号:
细胞出版社:可持续及高韧性粮食体系

 

 
直播时间:2024年10月16日(周三)19:00——21:00
 
直播平台:
 
 
 
科学网APP
 
https://weibo.com/l/wblive/p/show/1022:2321325089748242006125
 
(科学网微博直播间链接)
 
 
 
科学网微博
 
 
 
科学网视频号
 
【直播简介】
 
免于饥饿是人类最基本的人权。粮食安全则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国家自立与世界和平的重要前提。中国仅拥有全球9%的可用耕地、6%的淡水资源,却通过不断进步的农业生产系统,为占全球18%的人口提供足够的食物,成功地实现了14亿人的“零饥饿”。然而,目前的粮食生产系统并非完全环境友好,农业扩张、化肥、杀虫剂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而气候变化则加剧了这些挑战:干旱、洪水和虫害入侵都会严重损害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2021年,中国推出了首个《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通过加快农业绿色转型,以期在2035年实现农业生态环境整体改善。
 
鉴于此重要背景,在2024年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之际,并立足于今年的主题 “Right to food for a better life and a better future”, 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可持续发展旗舰刊One Earth,携手姐妹刊Cell Reports Sustainability,为大家带来本年度第六场Cell Press Live线上讲座,主题为《可持续及高韧性粮食体系》。 
 
本次会议邀请到来自北京大学的黄季焜教授、中国农业大学的范明生教授、南京大学的赵丽娟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王延鹏研究员,探讨涵盖政策管理、农业生态系统、纳米技术创新、基因编辑育种等众多前沿重大科学问题,探索通往可持续及高韧性的粮食体系的道路。
 
扫描二维码,免费注册参会:
 
 
 
【演讲嘉宾介绍】
 
 
 
黄季焜
 
北京大学
 
▌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农经学家学会终身荣誉会士、美国农业和应用经济学会会士,亚洲农经学家学会前会长,30多个国内外期刊共同主编或编委,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科技创新战略咨询委员会、“十四五”和“十五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委员。1984年南京农业大学学士、1990年菲律宾大学博士。主要从事农业农村发展研究。国家基金委“杰青”。在Science、Nature和经济管理等领域国内外期刊发表640多篇论文,多次名列Elsevier发布的“经济,经济计量学和金融”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榜首。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教育部科研优秀成果(经济学)一等奖。
 
▌报告主题:
 
中国食物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报告摘要:
 
过去四十多年,中国农业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粮食等食物安全保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为探讨中国未来如何保障食物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报告在论述过去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政府应对以上挑战的主要战略与政策基础上,展望未来农业发展方向,提出未来农业发展愿景、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
 
 
 
范明生
 
中国农业大学
 
▌个人简介:
 
范明生,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农田碳氮循环与调控、土壤生产力、智慧化养分管理研究与应用方面的工作。2008年获首届中国土壤学会青年学者奖,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北大荒集团等20余项研究课题。在Nature, Nature Climate Change, Nature Geoscience, Global Change Biology 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主/参编中英文著作18部;获得发明专利6项,其中,美国专利2项;获得农业农村部重大引领性技术1项(2021)、获得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1项(2023)。入选爱思唯尔“2024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报告主题:
 
改善土壤健康实现可持续及高韧性作物生产
 
▌报告摘要:
 
本报告着眼于土壤对作物增产稳产及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从历史、现在、未来视角揭示提高土壤质量是实现可持续及高韧性作物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赵丽娟
 
南京大学
 
▌个人简介:
 
赵丽娟,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本科和硕士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先后在日本国立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美国德州大学埃尔帕索分校、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年入职南京大学环境学院。主要从事纳米技术的环境影响与农业应用方面的研究。研究兴趣包括利用纳米材料独特的光学和催化活性提高作物光合作用和逆境韧性。近五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Food,ACS Nano,J. Agric. Food Chem.,Environ. Sci. Technol., Environ. Sci. Nano 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迄今为止,文章总被引10000余次,H-index 为51。担任Plant Nano Biology, Crop Design等期刊编委,并获得2021年度Environ. Sci. & Technol.优秀审稿人奖。2022-2024连续三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报告主题:
 
纳米生物刺激剂-提高作物气候韧性的新路径
 
▌报告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下,作物将愈加频繁地面对各种非生物和生物逆境,造成粮食减产,威胁粮食安全。当前,亟需寻求有效的、低成本的提高作物逆境韧性的技术路径。本报告将探讨纳米生物刺激剂提高主粮作物抗逆性和抗病性的新方法及内在机理。
 
 
 
王延鹏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个人简介:
 
王延鹏,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6年获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2016-2019年先后在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和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9年任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青年研究员,2023年任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课题组组长。主要从事植物基因编辑、细胞递送技术的开发以及利用新技术在作物重要性状改良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 Molecular Cell, Molecular Plant, Genome Biology, 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 等期刊;获得国内外专利15项。202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促会会员。202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2020-2023年连续四年入选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

报告主题:

基因组编辑与未来农业

报告摘要:

基因组编辑技术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出现的颠覆性技术,能够对目标基因甚至染色体片段进行精准的删除、替换、插入等操作。以基因组编辑为手段的育种技术,将会打破传统育种的缺陷,实现精准高效的设计育种,对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报告重点将介绍植物基因组编辑的新技术和育种新策略,并探讨基因组编辑在作物遗传改良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