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梦岚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9/18 12:13:29
选择字号:
香港科大—雄彬一号团队:发射成功只是开始

 

中新社香港9月18日电 题:“发射成功只是开始”——专访“香港科大—雄彬一号”卫星团队

“现场发射那一刻我们都在欢呼,浑然忘了当时还在下雨。”尽管“香港科大—雄彬一号”升空入轨已过去半个多月,但回忆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看发射的场景,香港科技大学(简称“港科大”)副校长汪扬仍忍不住感叹:“看到卫星升空真的非常震撼!”

8月25日12时59分,谷神星一号遥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搭载的“香港科大—雄彬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香港科技大学供图

8月25日12时59分,谷神星一号遥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搭载的香港高校首颗卫星——“香港科大—雄彬一号”高分辨光学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港科大迈出构建遥感卫星星座,并与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光卫星”)合力打造环境监测与灾难预报系统的第一步。

近日,中新社记者专访港科大副校长汪扬、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系主任兼讲座教授张利民、土木及环境工程学系教授苏慧和学生代表,探寻“香港科大—雄彬一号”卫星顺利升空背后的故事。

“香港科大—雄彬一号”遥感影像解像度达0.5米,成像幅宽逾150公里,与美国最新一代陆地卫星相近,是同类民用卫星中的最高规格。卫星团队学生代表、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博士生绪伟凡说,城市数字孪生、防灾减灾等研究领域需要大量遥感数据。以前这些数据要从外面买,不仅价格昂贵,时效也有延迟,拥有自己的卫星和数据,将推动研究上一个新台阶。

负责统筹卫星项目的苏慧教授告诉记者,从今年初提出动议到最后发射成功,仅用了8个月,可谓“火箭速度”。在筹备过程中,通常可能要一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大家两天就做完了。“我们的赞助人叶志雄、叶吴彬彬夫妇也很有情怀,愿意促成这件事情,大家都觉得一定要帮香港发射这颗卫星。这种热情让我非常感动。”

“长光卫星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单位。”说起合作伙伴,汪扬副校长和苏慧教授都不约而同地给出高度评价。作为中国第一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长光卫星已实现108颗“吉林一号”卫星在轨运行,建成了目前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根据合作协议,“香港科大—雄彬一号”后续将与长光卫星的其他卫星组成星座群,港科大可以共享星座群数据。

9月初,台风“苏拉”掠过香港,带来狂风骤雨,香港天文台一度发出“十号风球”;9月3日,“香港科大—雄彬一号”传回香港遭“苏拉”吹袭后的遥感图。张利民教授告诉记者,这张遥感图质量很高,从图中可以看到,由于香港防范严密,“苏拉”没有造成较大损害。

他介绍,港科大研发的城市降雨—滑坡链式风险快速评估系统,可在3分钟内根据降雨情况推算出香港哪些地方可能出现滑坡风险。自己正在主持“数字孪生智能化滑坡风险应急管理”研究计划,待“香港科大—雄彬一号”完成在轨定标,与其他卫星组成星座群后,将加密重访香港的频率,提供实时影像等多元遥感信息,届时就可以更快侦测到滑坡等自然灾害,提高防灾救灾工作效率。

“发射成功只是开始。”汪扬副校长认为,内地航天事业进步很快,卫星制造技术成熟,港科大的长处在于对卫星数据的分析应用,双方可以优势互补,未来还可以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提供星座群环境监测服务。

谈到接下来的研究规划,苏慧教授表示,团队正在和长光卫星推动研发新一代碳卫星,通过卫星监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为碳交易、气候变化研究提供精确数据支撑,从而贡献于香港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