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丹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9/17 13:24:32
选择字号:
新型宽温区高温聚合物电解膜“新鲜出炉”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素力和研究员孙公权团队,在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研发出了一类磷酸掺杂聚联苯基哌啶电解质膜,拓宽了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HT-PEMFC)的操作温度,为该类电池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相关成果发表在《材料化学A》上,审稿人认为,“该工作首次将哌啶基电解质膜应用于HT-PEMFC领域”。

HT-PEMFC具一氧化碳毒化能力强、水热管理简单等优势,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而传统的磷酸掺杂聚苯并咪唑膜,由于磷酸与聚苯并咪唑之间的结合能低,在低温、高湿环境下磷酸流失严重,导致该类电池工作温度限制在140至180℃。拓宽高温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工作温度,将有助于缩短电池启动时间,提高电池的环境适应性。

本工作中,研究团队利用哌啶阳离子与H2PO4-间的高结合能这一特点,研制出了一类新型磷酸掺杂聚联苯基哌啶电解质膜。团队通过取代基效应调控哌啶阳离子周围的空间位阻、聚合物电解质膜的亲疏水性和自由体积,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解质膜与磷酸间的相互作用,并将电解质膜的工作温度拓宽到40至160℃。特别是在120℃、干气进料这一“汽车中燃料电池的理想运行条件”下,该类膜组装的燃料电池峰值功率密度超过1.5W/cm2,且稳定运行时间超过1000h,展示了该类聚合物电解质膜的优势与实际应用潜力。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9/D3TA02158K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