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晋楠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7/28 19:46:25
选择字号:
新石器古人也曾“一夫一妻制”

 

科学家对来自法国居尔吉一处遗址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古人类DNA谱系重建,发现一些女性会离开所在社群加入另一个社群,并揭示了该社群稳定的健康状况和一夫一妻制等社会关系。相关研究7月26日发表于《自然》。

史前社会无论是定居模式还是迁徙模式的亲缘关系实践,以及生物学上的亲缘关系一直很难评估,关于欧洲新石器时代人群亲缘关系的数据也很少。

一直以来,对于这些人群的社会和亲缘关系的推断主要基于考古学数据,但葬在一起的个体之间是否有遗传关联或是否都来自这个地区很难明确。随着古DNA技术的演进和新型分析技术的出现,全基因组数据如今能用来精确重建古人类个体间的遗传关联,而且结合考古学数据后还能推断葬在相同墓地的个体间的社会关系。

法国波尔多大学的Maite Rivollat和德国马普学会演化人类学研究所的Wolfgang Haak等将考古学数据与葬在居尔吉的约100名个体遗骸的古代全基因组数据相结合,这些个体可追溯至公元前约4850~4500年。个体的微观人口学结构揭示了关于社会结构、生活条件、遗址使用的高分辨率信息。

研究者发现了一夫一妻制配偶关系的证据,而且整个社群都是父系遗传。缺少半同胞和存在大量成年同胞的证据说明该社群健康状况稳定且有一个互相支持的社交网络,能促进较高的生育率和较低的死亡率。此外,这个社群被发现只在该遗址生活了几十年,在遗传学上由两个主要谱系相连,总共跨越了7代人。

研究结果或为今后的古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并有望就欧洲新石器时代社会可能多样性的社会结构达成一般观点。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6350-8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