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刘成洪团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杨平团队合作在aBIOTECH上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将小孢子培养技术和化学诱变技术结合,在大麦中创制了突变双单倍体群体,证实了该方法体系的有效性,并获得了1972个纯合突变体系。通过评估不同品种、不同诱变剂浓度对植物再生效率和突变频率的影响,该研究为后续诱变技术体系的持续优化和诱变群体创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
?
研究创制的大麦纯合群体。受访者供图
理化诱变是创制遗传资源、加速基础研究与育种应用的重要技术手段。采用种子理化诱变处理产生的早期世代材料通常为杂合型,这些杂合突变体存在表型分离、难以用于复杂性状或隐性性状的表型鉴定,获得其纯合突变体需要多代自交、费时费力,研究纯合诱变群体的创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对“花30”、“哈铁系(HTX)”两种大麦品种/品系进行小孢子提取和化学诱变处理,评估了诱变剂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再生植株数量、存活植株数量和白化植株数量,发现两者在愈伤组织诱导率方面差异不显著,“花30”的植株再生率远高于“哈铁系”,表明小孢子诱变培养具有基因型依赖性。
随着处理浓度增加,愈伤组织诱导率降低、愈伤组织变小、白化植株数量增加。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比较不同诱变剂浓度下种子处理、小孢子培养等两种方法获得的突变体的突变频率,发现突变频率与诱变剂浓度显著正相关,种子处理得到的突变体的突变频率显著高于小孢子培养。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大麦青稞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卓越团队建设计划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资助。上海市农科院生物所博士黄琳丽和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博士生高广奇为共同第一作者,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杨平和上海农科院生物所研究员刘成洪为共同通讯作者。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7/s42994-023-00108-6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