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黄瑞兰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7/1 13:46:00
选择字号:
广东特有珍稀报春苣苔属植物野外回归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以下简称华南植物园)园艺中心副主任宁祖林率倪静波、李梦灵、董书鹏,与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张继方等人组成的联合科考小组赴广东省怀集县、封开县,开展3种广东特有珍稀报春苣苔属怀集报春苣苔、红花报春苣苔和封开报春苣苔野外回归。

  ?

人工栽培繁殖的怀集报春苣苔。华南植物园 供图

怀集报春苣苔于2011年在广东省怀集县一个孤立喀斯特小石灰山洞穴内发现,其生长环境极为特殊,仅生长在洞穴石壁上,洞穴中光照弱、石壁土层浅薄而潮湿,当时怀集报春苣苔的野外种群个体数约有200株。该种于2013年正式命名发表。此次野外回归,研究人员首次将156株人工繁殖的怀集报春苣苔种苗重新种植到其原生境,并选择适宜环境条件对其进行了异地试种。

红花报春苣苔仅分布于广东省清远市,生长在一个小的喀斯特洞穴石壁上,2012年发现时约有15株,被评估为极危物种。华南植物园引种保育团队通过叶片扦插和组织培养技术成功建立了该物种的人工繁殖体系,使该物种得以保存下来。此次植物野外回归工作中,研究人员首次将72株人工繁殖的红花报春苣苔种苗回归野外种植。

封开报春苣苔于2011年在广东省封开县发现,生于石灰岩洞穴入口石壁上,2015年命名发表。封开报春苣苔株型紧凑,花朵大、花多而密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极具园艺开发前景和育种潜力。

据了解,经过10多年迁地保育研究,华南植物园建立了报春苣苔属植物的组培繁殖技术体系,首次将283株人工培育的3种广东特有报春苣苔重新回归到其原生境,并进行了异地种植,成功实现其从“野外引种—苗圃栽培—人工群落—野外回归”的整合保护研究。

此次野外回归工作是继2007年极危物种报春苣苔成功实现野外回归以来,华南植物园在报春苣苔属植物迁地保育和引种回归工作中取得的新进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