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3/6/24 17:44:19
选择字号:
大熊猫那些不为大众所熟知的“秘密”

 

它是地球上生存了800万年的“活化石”

它是举手投足间萌化人心的“小可爱”

拥有这种反差感的

全世界也只有咱的国宝大熊猫了

但这800万年间

大熊猫可不是靠“卖萌”生存的

在演化过程中

大熊猫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

为什么“好吃懒做”是它的生存智慧?

近日,总台CCTV-4《鲁健访谈》栏目

专访“熊猫院士”魏辅文

揭示了存在800万年的大熊猫

那些不为大众所熟知的“秘密”

 

从吃肉改为吃竹子
是为了更好生存

同时期的剑齿象早已灭绝,“萌萌哒”的大熊猫为什么能生存到今天?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用了四个字来概括——“改变自己”。

大熊猫最大的改变,是从过去吃肉转变为现在99%吃竹子。

变为专食性动物后,它在遗传、形态、行为上,也有了很多为适应吃竹子而产生的变化。例如,为了更好地吃竹子,大熊猫演化出了第六指,也叫伪拇指。

魏辅文说:“它长期吃竹子,进化这么一个指头便于操作、抓握,但是它怎么产生的,是哪些基因在调控它,我们不知道,还要做更多深入的研究。”

 

刚出生时像老鼠

在所有哺乳动物里,大熊猫的母幼比是1000比1,其他的物种没有这种现象。这又是为什么?

魏辅文介绍,大熊猫为适应环境不断演化,出现延迟着床现象。熊猫一般在每年4到5月份开始发情、交配,之后受精卵发育到一定阶段,停育的时间大概一到两个月,比如5月份到6月份停育,8月份左右就生下来了。

所以熊猫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发育时间大约只有两个月,因此胎儿出生时非常小,看着就像一只小老鼠。“所以,它生下来是早产儿。”

能量消耗比考拉还低

除了“长出指头”“延迟着床”,“懒”也是大熊猫在演化过程中的一个特征。魏辅文表示,熊猫的能量代谢消耗很低,比考拉还低,和树懒差不多。“相对其他同体型动物,它的肝脏、大脑、脾脏等一些器官是缩小的,能够节约能量的消耗。”

如果是正常活动,大熊猫一个小时只会移动十几米。研究人员通过熊猫戴的颈圈发现,熊猫走不了多远就会坐下来吃东西,一吃就是20分钟至30分钟,再挪挪屁股到另外一片竹林里面去吃,因此节约了能量。

但要注意,熊猫真正跑起来也很快,一天跑十几公里、二十公里也没问题。(原来是隐藏实力了)

粪便一点不臭,还带有竹香

野生大熊猫生活在深山老林里,一般很难见到,而大熊猫如此多的种群数量是如何统计确定的?

观察大熊猫的粪便是观测熊猫生态行为和种群数量最重要的手段。节目组在前往观测研究站途中,就发现了野生大熊猫粪便,在魏辅文的指导下,主持人鲁健拾起一团熊猫粪便,靠近鼻子一闻,竟然一点都不臭!还带有竹子的清香。

其实,观察大便的方法是魏辅文的老师胡锦矗先生建立的“胡氏咬节法”,即通过大熊猫粪便里竹子残桩的大小来判断大熊猫的年龄。

在第四次大熊猫调查中,魏辅文与团队成员开始尝试在调查方法上的创新——从大熊猫粪便外的黏膜中提取DNA,通过分子学鉴定几团粪便是不是属于同一只大熊猫。

距离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已经过去了将近10年,魏辅文对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做出了一个基本的判断:“种群数量在增长,栖息地在恢复,我估计应该在2000只以上了。”

国宝“喜提降级”背后
中国“熊猫人”在行动

如今,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由濒危降为易危。国宝“喜提降级”,背后是一代代“熊猫人”的接力。

从事大熊猫研究与保护的科学家们,有个统一的称呼——“熊猫人”。魏辅文是中国第二代“熊猫人”,他的老师是有着“大熊猫之父”之称的胡锦矗教授。

在深山中开展研究工作,艰苦的程度可想而知。魏辅文回忆称,当年与胡锦矗教授在凉山山系的马边建站时,一切都要他们自己动手。砍木头盖屋时,木头碎渣崩到他身上鲜血直流,没有药只能靠自然愈合,伤疤至今清晰可见。

此外,当地的天气非常潮湿,一年有200多天有雾,魏辅文带着三个学生出门一趟,回来大家身上抖下来的蚂蟥加起来有二三百只。

一代代“熊猫人”前赴后继,把他们人生的坐标和大熊猫的生存联系在一起。“大熊猫有一种非常强的感召力。我们在保护熊猫的过程中,不但保护了熊猫,也保护了熊猫赖以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其他的物种都得到了保护。”魏辅文说。

而今,魏辅文在保护研究熊猫的同时,也担任江西农业大学的校长,希望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他说,这也是在延长科学研究的生命。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科学研究的生命更加短暂。我希望能够用我所学的知识,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这也是一种责任。”

(原标题:没想到,你是在这样的大熊猫!)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变暖加速喜马拉雅高山树线向高海拔扩张 “双星合璧”制造人工日食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