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张楠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5/21 13:43:06
选择字号:
广州南沙:聚力实现“科学”与“城”有机融合

 

5月20日,2023年大湾区科学论坛正式开启,各分论坛相继举行。在2023年大湾区科学论坛之南沙科学城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分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围绕“聚焦科产城人融合,支撑区域协调发展”主题分享真知灼见,为南沙科学城建设发展建言献策。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技中心正加快建设。南沙科学城自2019年启动建设以来,国家、部委、省出台系列文件,对南沙科学城作出部署要求,给予政策支持。南沙,正全速启动创新引擎,积极破题。

聚起科技创新“大力量”

今年2月,广东省政府批复《广州南沙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提出南沙科学城5大战略定位: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发展重点承载区、全球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产业策源地、创新发展政策改革试验区。

在分论坛上,广州市南沙区委副书记、区长吴扬介绍了南沙创新驱动发展情况。他表示,南沙将抢抓《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实施的重大机遇,吸引高端科创资源,集聚一流创新人才,营造一流发展环境,打造世界一流南沙科学城,努力形成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南沙模式”。

分论坛圆桌会议现场。朱汉斌 摄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南沙科学城将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努力形成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南沙模式”,加强与广州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和深圳光明科学城等区域的联动发展,携手港澳构建开放通融的创新生态,助力大湾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创中心。

作为南沙科学城发展蓝图的谋划者、起草者,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穆荣平表示,南沙科学城建设在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中承担着重大使命。

穆荣平认为,南沙科学城肩负着厚植城市创新基因的历史使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引擎是综合性国家科技中心。综合性国家科技中心的体现形式是科学城,标志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核心是大科学装置。”

位于湾区之心的广州南沙也正在成为湾区科技力量汇聚的中心。目前,南沙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水平创新研究院数量分别占广州市的1/5、1/3,入选广州独角兽创新企业系列榜单企业达25家,研发投入强度达5.45%,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不断健全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为核心的“产学研用”协同攻关体系。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等大装置大平台也都落子南沙。

努力打造成为我国第二个中关村

南沙科学城既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发展重点承载区;既是全球海洋科学与工程创新中心,也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产业策源地,和创新发展政策改革试验区。

在分论坛主旨报告环节,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原副司长、巡视员邹勇以“高质量规划和建好南沙科学城”为题作主旨报告。他提出了“将南沙科学城打造为我国的第二个中关村”的建设目标,他认为,南沙科学城应借鉴中关村35年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探索破解科技转化难题的“南沙模式”。

“高质量推进南沙科学城建设,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严格按照总体发展规划推进科学城建设。其次,还要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宜研宜教宜业宜居数字化绿色生态科学新城。”邹勇认为,要坚定不移实现科学城的战略定位,至2035年的目标是,产出深邃思想、卓越人才、重大成果、未来产业的一流科学城。

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杨建华则分享了关于科技园区创新创业生态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他认为,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建设有赖于市场、法治、环境三大环境的营造,以及“政产学研用金介媒”八大主体的协同融合,对于南沙科学城而言亦是如此,发展的中心是“产业”,关键在“融合”,实现技术、人才、资本三大创新创业要素的聚集是南沙科学城未来发展的重点。

发挥科产城人融合优势

“南沙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有非常好的区位;南沙可以依托广州比较好的科技创新教育资源和产业基础;南沙非常适合居住和生活,对各方面的科学家和高端人才有很大的吸引力。”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总经理武文生认为,南沙建设科学城具备三大优势。

国家科技图书馆文献中心主任,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原司长许倞以“聚焦新领域新赛道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为题作主旨报告。他表示,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建设布局,要筑牢高端引领的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壮大创新型人才队伍,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许倞建议,广州应该充分发挥南沙科学城区位优势,统筹构建广州协同创新圈、粤港澳合作创新圈和全球合作创新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开放创新高地。“希望南沙科学城未来可以搭建国际高端科技论坛,创办全球科创大赛平台,设立面向全球科技大奖,招揽全球研发机构落地,吸引国际创新企业发展。”

科学城的建设涉及平台集聚、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等多方面内容,在分论坛圆桌会议上,中国科学院原秘书长邓麦村分享科学城实施路径方面的建议。他表示,建设南沙科学城,必须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集聚原则,实现协同水平高、成果转化快、辐射能力强、带动效果显。

邓麦村认为,人才高地建设不仅是空间环境优美,最重要的是打造最佳创新生态,形成有利于人才发挥最大创造力,重大成果不断涌现良好局面。他建议,把南沙科学城建成科技“特种兵”的摇篮,坚持产学研融合培养人才的理念,将基础教育与工程训练相结合、学术精英教育与实战能手培训相结合,培养造就一大批高水平、高技能集于一身“文武双全”人才。同时,他也表示,要把南沙科学城建成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资人超市”。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科创土壤越来越肥沃,顺理成章的就是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如今的南沙,科技浪潮奔涌不息,创新之城正拔节生长。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