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5/6 9:22:11
选择字号:
五四晚会上唱rap的“青稞”:我唱我态度

 

“踏上这前路,自当义无反顾地风雨兼程。朝朝暮暮、全力以赴。”5月4日,央视《奔跑的青春——2023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上,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九位“青稞”身着统一的西装,登台高歌,唱响未来。 

他们带来的是一首名叫《上场》的原创说唱歌曲,其词曲均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培养单位: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光电所)2022级博士研究生张子涛编写完成。

 

铿锵有力的节奏、饱满热情的唱词、暗藏巧思的韵脚……张子涛在这首歌中表达着自己的态度。“青春的聚会邀请我们上场,时代的舞台也轮到我们‘上场’。”


演出后台照。受访者提供


唱出新一代科研人员的“精气神”


为何选择用说唱的方式来演绎?张子涛给出的原因很简单:一是源于喜欢,二是因为说唱传递的“信息量”大。

 

“和其他歌曲相比,说唱的节奏感更强,同样的时间里唱词更多,我想要表达的空间也就更大。”张子涛的歌词里,不仅融入了北斗、祝融、天宫、蛟龙等耳熟能详的大国重器名字,一览国家科技领域结出的累累硕果,也有“即使前方是南墙,坚定不移地直行不转弯”的坚定信念,一抒新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豪情壮志。

 

张子涛的创作灵感大多来源于自己的经历,和身边的人事。在光电所,他主攻的研究方向是自适应光学,主要是解决大气湍流产生的“雾气”对光电探测的影响,这是他和团队需攻克的难点之一。

 

为此,张子涛在歌中写道“向上,攀登再提速,撕开了迷雾”,“迷雾”一词既是自己面临的实际困难,又引申为科研路上的一切坎坷和不确定。“撕开了迷雾”,则透露出他的决心。

 

身处科研一线,看着光电所的同事们不辞辛劳早出晚归,他写下“从日出到晚霞,奋笔疾书向烛火说晚安;再从高山到海峡,囊萤映雪把星辰作晚餐”。聆听了前辈们筚路蓝缕的奋斗史,他又写下“登高山,方知天之大也,又何惧阻力。”

 

“歌曲表达了我们在科研道路上上下求索,迎来柳暗花明的愿望。”张子涛说,更重要的是,它表现出新一代科研工作者的精气神。“时代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青年人应该当好接力人,传承前辈意志和精神,扛起责任。”


张子涛演出中 晚会电视画面截图。受访者提供


展现科研人员的“另一面”


和张子涛一起登台表演的,还有八位来自不同研究所的青年科研人员。他们既是此次节目的“共演者”,也是中国科学院大学GKD黑怕音乐合作社的成员。

 

2021年3月,雁栖湖畔,这九名有着共同音乐爱好的年轻人在国科大电子学院的学生办公室,自发成立了音乐社团,为日常的科研生活加入轻快的说唱元素。

 

“其实很多人会对科研工作者有一些刻板印象,认为他们是不是呆板、严肃甚至无趣。”张子涛想打破这种印象,从而展现出科研工作者的“另一面”。“也许我们会忙工作到凌晨四点,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兼顾不好我们的事业、爱好和感情生活。”

 

当科研人员站上舞台说唱,张子涛认为表达的内容更应该是“有质量的”。“说唱不能浮于表面,应该做出我们的深入的思考。”以前,个人生活经历的感悟是张子涛创作灵感主要来源,而现在,将科研工作或者热门的科学话题通过说唱来讲述是他拓展的另一个创作方向。

 

“科研+说唱”“人均硕博的说唱歌手”……已经成为这个九人团队的标签。张子涛透露,今年团队还将推出一首Cypher2073单曲(一人一段每次一人的一种说唱形式),围绕目前大热的chatGPT进行创作。

 

歌曲中,他设计了一个发生在未来的“剧本杀”场景,每个人都“唱”一段对人工智能的看法。“观点可能会不同,各抒己见,重在表达。”


张子涛。受访者提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读文献和模仿:科研新手正确开启学术之路 韦布观测到巨行星
烧毁的卫星正在污染大气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