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吾国》主持人王宁独家对话81岁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88岁的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任纪舜,95岁的气体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俞鸿儒,从他们各自的时光中,寻觅一条人生的线索,解析对青春、对奋斗的独特答案。
分子
1965年,中国科学家成功合成牛结晶胰岛素,人类在蛋白质科学研究中跨出了重要一步。探索胰岛素的分子结构、功能以及合成机理的步伐不断加快,王志珍院士抓住这辆疾驰而来的火车,一干就是十几年,她的一生与蛋白质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在蛋白质折叠, 折叠酶和分子伴侣,胰岛素A、B链相互作用及重组等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吾家吾国》镜头前,这位院士表达了她的幸福观——“在实验室里我才觉得踏实、快乐、幸福。”
1955年,刚刚走出校园的任纪舜在滇西地质考察中发现了一块三叠纪菊石,印支造山带的范围延伸到了中国。2013年,由任纪舜负责编制的《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正式出版,与一般的地图相比,这样的大地构造图更像是地球组装说明书,除了指明自然地理事物的位置,更说明了它们因何而来,为一般的地质研究和矿物勘探指明了方向。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登上前人没有登过的山,地质学家的研究方向在哪里,地质锤和脚步就要到过哪里,多年来的实地科考经验,是他不迷信、不盲从的最大底气。
风洞
1964年,为进行飞行器设计和实验,建设关键基础性设备“大型激波风洞JF-8”提上国家日程,俞鸿儒率领激波管组选择充满风险的技术路线,再利用废置设备,低成本攻下了激波风洞建设的难关。进入21世纪,为提高飞行器性能,复现高超声速流动条件成为风洞建设的新方向,俞鸿儒为后辈铺路搭桥。当中国制造领先世界,他的名字排在了一批年轻科研人才的后面。
我们从共和国最年长的劳动者们志在千里、信念不老的今天,回望他们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的青春,追随他们的足迹,在时光的花园里踏遍探索的小径。
(原标题:《吾家吾国》带你寻觅奋斗者的时光线索)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