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技术从3个层面实现了‘颠覆性’,即文库容量从有限到无限;数据挖掘从有限到无限;筛选次数从多次到一次。”赛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业生物)董事长韩蓝青表示,AAV衣壳蛋白的改造有利于保障目的基因递送至人体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也是解决基因治疗行业技术瓶颈的重要途径之一。
今年2月,在科技部主办的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上,由清华珠三角研究院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与赛业生物联合开发的“人工智能(AI)辅助基因治疗递送载体(AAV)衣壳蛋白筛选技术”脱颖而出,荣获总决赛优胜奖。
寻找颠覆性技术
AAV作为基因治疗领域最常用的病毒载体之一,近年来已吸引一大批药企入局,并在多种罕见病适应症上取得进展。“基于AI与生物技术的双向联合,我们通过深度学习建立可预测的AI模型,筛选特异性靶向的AAV衣壳突变体。”韩蓝青说。
赛业生物董事长韩蓝青。受访者 供图
韩蓝青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获得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工程硕士和加拿大女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并于麻省理工学院研修,曾任职三洋电器和阿尔卡特等公司。2006年韩蓝青回国创立了赛业生物并任董事长至今。
在韩蓝青的带领下,赛业生物已成为一家知名的以数据、算法和模型加速新药研发的创新型CRO企业。
2017年,赛业生物与清华珠三角研究院联合共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利用AI技术对AAV衣壳蛋白的设计与筛选,正是该中心的成果之一。
韩蓝青表示,该技术的研发由赛业生物基因治疗CRO服务平台提供支持,从上游的病毒载体构建与开发、中游的疾病模型构建,到下游的有效性评价,确保同一体系下研究数据的连贯性。
“作为基因治疗领域里应用最广泛的载体,AAV却存在诸多局限性,因而大家都在尝试寻找更好的AAV突变体。”韩蓝青指出,定向进化技术正致力于攻克此难题。
他举例说,传染性病毒往往有进化分支在不断地产生。自然界中,此过程发展得较为缓慢,科学家们需要借助定向突变技术“加速”病毒的进化,以提前寻找应对策略和治疗药物。
“用定向进化技术寻找AAV的突变体,就类似这一过程——让基因递送载体在一两年乃至几个月内,进化成一个人们需要的突变体。”韩蓝青团队依托超算服务器,经过一整夜迭代完成了基因的40次进化。
正是在那一次,他们找到了最佳AAV序列。
“有了AI辅助,我们可以在一个超大的可能性空间里去寻找最优解。”韩蓝青说。
助力罕见病基因治疗
近年来,清华珠三角研究院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与赛业生物联合开发了一个综合性的生物大数据库——罕见病数据库。其中部署了很多AI模型,如基因突变致病性预测、突变剪接预测等,供罕见病诊疗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免费使用,助力我国罕见病诊疗事业的快速发展。
赛业生物的科研人员正在进行技术攻关。受访者 供图
记者了解到,2021年,由清华珠三角研究院发起,韩蓝青牵头组建的“广州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罕见病基因治疗产学研医技术创新联盟”获批成立。
该联盟集中产学研医优势,打通信息孤岛壁垒,整合罕见病临床及科研资源,利用生物信息学、AI等大数据技术手段,形成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赋能罕见病诊疗产业,提高我国罕见病基因治疗水平。
2022年,赛业生物在模式生物业务稳步发展的基础上,牢牢把握市场变革机遇,聚焦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产业,打造出以眼科疾病研究为特色的基因治疗CRO(合同研究组织)服务平台、以CAR-T(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细胞治疗研究为特色的肿瘤药效CRO服务平台,以及神经系统疾病药效CRO服务平台,持续赋能生命科学研究和医药研发。
布局罕见病及基因治疗领域,有着韩蓝青的思考。
在他看来,罕见病的治疗关键是找到致病基因,目前的研究手段如同大海捞针,当AI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学习,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让未来的科学研究和新药研发更有针对性,极大地提高效率。
“AI与生物科技‘跨界’合作,让我们团队变得越来越自信。作为清华珠三角研究院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负责人,我希望团队未来能产生更多颠覆性技术,解决一些原来想都不敢想的问题,推动产生更多‘从0到1’的成果。”韩蓝青表示。
创业路上,对韩蓝青来说,“让AI照进生物产业”是他的新目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