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蒋仙玮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4/1 22:13:18
选择字号:
南海海洋所“明德思政讲堂”第六课开讲

 

3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简称南海海洋所)“明德思政讲堂”第六课开讲。本次课程邀请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崔勇以《帆过浪留痕——“南海Ι号”考古纪实》为题作报告。

  ?

崔勇做客“明德思政讲堂”第六课。蒋仙玮 供图

崔勇详细介绍了“南海Ι号”沉船发现和打捞的全过程。从1987年发现沉船,到1989年的第一次调查,再到2003年决定打捞,团队共开展了8次水下调查,在确认“南海Ι号”保存完好后,最终决定采取整体打捞的方法将其打捞上岸。

崔勇说,在此之前,国内外都没有尝试过整体打捞的方法,但团队最终还是决定迈出第一步,打捞的成功也证实了这一决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从2014年开始,直到2019年6月份清理完所有船货,一共包含18万件套的文物。

崔勇还展示了许多从沉船中挖掘的瓷器、黄饰、铜器以及船上的一些食物和生活用品,特别介绍了在“南海Ι号”沉船中发现的唯一一个由夜光蝾螺制作而成的海螺雕杯。“虽然这是一件不常用的东西,但是却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这件艺术品的审美情趣。沉船就是一个时间胶囊,在短时间内沉入水底,它把所有的时间固定在里面。”崔勇说。

在交流环节,崔勇热情地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鼓励大家多思考,多交流,也指出中国的水下考古虽然起步很晚,但目前却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南海Ι号”既是世界第一,也是世界唯一,还是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极力推崇的项目。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