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符晓波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3/3/21 8:29:45
选择字号:
“医工谷”创新创业高峰论坛:以医工交叉推动医学创新

 

自主操作手术机器人、人工器官、大数据药物研发……医学与现代化工程技术的交叉融合正不断造福人类健康,成为突破医学“卡脖子”技术的重要途径。

3月18日,第四届中关村“医工谷”创新创业高峰论坛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来自全国高校院所、重点医院及科研机构的20多位医工交叉领域知名专家齐聚厦门科学城,围绕我国医工交叉痛点和难点,探讨医学创新路径。

医工交叉源于临床与研究紧密结合

“我国临床上高端医疗设备大部分来自进口,国内医疗器械前十企业市值相加不足国外一家企业……”论坛上,业内专家学者直面尖锐问题。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研究员王乐韵认为,医工交叉创新研究与成果转化要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人类健康为目标,目前我国医工交叉领域成果转化比例不高,当务之急是要解决研究与需求脱节问题。

“医工交叉的初衷是解决更多临床需求,而只有医生才知道病人真正需要什么,很多医工交叉优秀成果都是来自临床思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创新转化中心主任姜雪表示,医疗领域涉及多学科交叉、融合、渗透,其中医生和医疗机构的参与必不可少,同时医生往往具备创新想法却没有实现想法的技术能力,因此需要更多“临床医学+”的交叉融合。

与会专家认为,相关前沿引领性研究不足、国家战略性创新平台欠缺等现实问题也困扰着医工交叉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变革。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王豫看来,科技创新既要“向前看”,也要“向下看”。一方面,要通过顶层设计强化基础研究,不断拓宽医学认知边界,而在应用领域则要催生真正“接地气”的成果。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刘刚说,医疗行业的创新发展是人民健康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提升医学领域原始创新能力要构建科学的科研评价体系、人才培养体系以及良好的政策资金环境,从根源上避免科研创新主体跟风追求“短平快科技”的倾向。

京厦携手打造医疗产业创新合作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缘起于中关村、已连续在北京举办三届的“医工谷”创新创业高峰论坛今年首次离开发源地,落地厦门举办。中关村大学科技园联盟理事长李军介绍,三年间,论坛搭建了医生与工程人员资源有效黏合的交流平台,推动医工双方形成合力,促进临床的实际需求转化落地,已成为助推医工结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品牌活动。

“产业为医学创新成果最终走上临床应用提供沃土,我们希望携手厦门千亿规模生物医药产业高地,共同打造医疗产业创新服务新型合作平台,为我国医疗产业变革添砖加瓦。”李军说。

推动医工交叉融合创新,厦门具备良好基础。厦门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孔曙光介绍,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厦门已走过20年历程,如今,厦门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已达千亿级规模,成为发展最活跃、最迅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将紧跟产业发展不断更新力度更大、更精准的产业政策,希望‘医工谷’平台助力厦门开辟医工交叉领域新赛道,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论坛当天,中关村智友研究院厦门工作站如期揭牌。据悉,该工作站将打造“科学家资源+科创生态,项目孵化+基金加持”的完整生态链路,为医疗科技、智能服务等新赛道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