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晖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3/2/27 7:25:18
选择字号:
让3D打印复杂器官有形更有“魂”
我国科学家研发逐级悬浮打印技术

 

本报北京2月26日电(记者邓晖)组织/器官的体外功能化重建是生物制造领域长期以来的努力目标。然而,组织器官的外部复杂结构和内部精细特征(如血管等)的耦合构建仍极具挑战。近日,清华大学机械系熊卓副教授、张婷副研究员课题组研发了一种逐级悬浮3D打印(Sequential Printing in a Reversible Ink Template, 简称SPIRIT)技术,能够实现具有复杂外部结构和内部血管网络的组织器官快速构建,并成功打印了含可灌注血管网络的心室模型,有效拓展了常规挤出3D打印的技术边界,有望加速工程化组织器官在医学领域的转化应用。

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被材料领域知名期刊《先进材料》正式录用并在线发表。

近年来,生物3D打印技术迅猛发展,通过活细胞和生物材料的精确组装,在复杂组织和器官构建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然而,现有的生物3D打印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以心脏构建为例,现有技术虽然可以打印构建复杂的心脏腔室结构,但难以重现对心脏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的心血管系统及其他脉管系统,如心脏电传导系统和神经系统,使得打印的心脏模型徒具有外形,缺乏内在的‘灵魂’,无法发挥真正的心脏功能。”熊卓表示,这就急需开发一种新型生物3D打印工艺,以实现复杂器官的外部几何结构(对应心脏“腔室结构”)和内部精细特征(对应心脏“脉管系统”)的耦合构建。

课题组成员方永聪介绍,该研究开发的SPIRIT技术正是为了解决该挑战,通过在打印复杂器官结构的同时耦合构建血管网络,主要包括:第一级打印,在悬浮介质中打印生物墨水,获得组织和器官的复杂外部结构;第二级打印,将牺牲墨水打印到初次打印但未交联的结构中,获得自由形态的血管网络;原位交联使打印结构定型,同时通过去除悬浮介质和牺牲墨水获得含自由血管网络的复杂器官。

该技术的关键在于使用一种能够同时作为打印墨水和悬浮介质的生物材料。因此,该研究采用了课题组前期开发的微凝胶双相生物墨水,其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剪切稀化、自愈合以及快速光交联特性,是理想的“墨水材料”。

“利用SPIRIT技术,成功打印构建了含可灌注血管网络的心室模型,这是现有生物3D打印技术所无法实现的。此外,SPIRIT技术能够显著缩短复杂器官的打印时间,有助于提高打印活性,同时兼容现有的材料体系,为复杂器官的体外打印构建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研究者表示。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