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CCFvoice头条号 发布时间:2023/2/26 8:56:24
选择字号:
孙凝晖院士:对青年科技工作者战略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考

 

CCF青工委于CNCC2022期间组织论坛“青年战略科学家,你准备好了吗?”,孙凝晖院士分享了其对青年科技工作者战略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些思考。CCF关心在青年科技工作者中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契合国家大形势,为了进一步推动青年战略科学家的培养,CCF青工委在会上发布和启动了“青年战略科学家论坛计划”,敬请关注。

孙凝晖

CCF会士

CCF常务理事

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院计算所研究员

 

孙凝晖院士的报告内容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什么是战略思维能力

第二部分:青年科学家需要提高战略意识

第三部分:过去20年计算所提高战略能力的主要举措

第四部分:计算所战略研究的几个效果

第五部分:关于科研方法论的思考

以下分享报告全部内容:

中国计算机学会关心在青年科技工作者中培养战略思维能力,与国家现在大的形势很吻合,国家目前在科研领域面临着很多特别重大的问题要去攻关,所以在新时期需要更多的战略科学家来领导这些重大攻关任务。

领导曼哈顿计划(Manhattan Project)的奥本海默是一位典型的战略科学家,他高效组织了“曼哈顿工程”这部庞大“机器”有效地运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我从事科研工作接触到的科学家中,汪成为院士、李国杰院士都是非常典型的、具有非常强的战略思维能力、在国家的科技发展工作中起到了战略科学家作用的前辈,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的战略思维。中科院计算所在李国杰院士的领导下,一直比较重视战略规划,注重培养年轻人的战略思维能力,我本人也有幸参加了一些工作,在此,我介绍一些计算所的做法,希望对年轻人战略思维能力培养有所启示。

什么是战略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能力可以总结为看得远(Vision)、看得深(Insight)、独立观点(Viewpoint),这是我自己的一个总结。第一是看得远,任何一个人对这个世界都有观点,不同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有战略思维就是要对事情的发展在时间维度比别人看得远,别人可能看5年、看10年,战略科学家可以看到20年后会发生什么。第二是看得深,大多数人往往只能看到现象,但是看不到这个现象背后的规律,有战略思维能力的科学家不仅能看到规律,甚至可以看到背后导致这些规律的更深层次的那些东西,叫insight。第三是独立观点,在计算机学术界UC Berkeley的战略能力是比较强的,伯克利每隔一段都会发表观点性文章,比如在分布式系统领域有A Berkeley View on Cloud Computing,最近在Severless计算,AI的未来挑战方面也都有相应的论述介绍其独立的观点。

青年科学家需要提高战略意识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一般来说,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依赖战略思维的主要是政治家、军事家、战略科学家、企业家等。对青年科学家来说更多地是培养战略思维能力,提高战略意识,通过对全局和局部辩证统一关系的思考,提升做好当前局部工作和规划未来工作的能力。

提高战略意识,首先要搞清楚战略研究是什么。战略研究不是收集信息写综述,也不是制定计划,更不是大项目争取。战略思维是对科技的发展趋势、国家的重大需求、国际竞争形势的一个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最终输出是形成自己独到的观点,独到的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

过去20年计算所提高战略能力的主要举措

下面对中科院计算所过去20年提高战略能力的主要举措做一些分享。

第一,战略研究常态化。2002年1月18日-21日,计算所在九华山庄首次召开研究所战略研讨会,这成为计算所近20年战略研究常态化的起点。计算所每年有两次规划会,一个是春季战略规划会,以务实讨论为主;一个是秋季战略研讨会,以务虚讨论为主,针对一些没有形成共识的问题发表奇思妙想的观点。在历次战略规划会上产生了一些影响计算所发展的论述,比如,在2011年提出了新时期计算所“四个圈”的定位,这个定位一直影响着计算所科研工作的发展;在2017年针对信息领域前沿研究对产业的影响,提出了“科研重工业模式”;在2021年针对国际芯片领域形势,提出了处理器芯片新技术体系(简称C体系)的设想。

第二,战略研究专业化。一方面,战略研究非常依赖具有战略能力的科学家;另一方面,战略研究的专业化也非常重要。我本人参加了两个专业化的战略研究组织,一个是中科院信息领域战略研究专家组,这个组是中科院在2010年为了《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报告而组建的,后来这个组就成为科学院层面比较固定的专门研究战略问题的组织;第二个是计算所信息技术战略研究中心,这个部门是专门从事战略研究的队伍,主要从事信息技术、信息化与信息产业的战略研究与咨询。

第三,战略研究立体化。战略研究要看清别人看不清的东西,还需要提出政策建议,就需要立体化。首先参与的人员是多样的,既有大学者,也有包括青年学者,既有本领域的研究人员,也有其他技术领域、哲学领域的研究者;其次参与的战略研究项目是多层次的,包括了中科院、中国工程院、科技部、国家基金委的多种战略研究项目;最后注重把成果转化为观点文章,如中科院院刊文章、国家咨询建议等,传播战略研究成果,为国家贡献智慧。

计算所战略研究的几个效果

计算所过去20年有许多工作和科研成果得益于战略研究,大致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对信息技术趋势的研判。现在人机物三元计算已经成为许多研究者经常提到的词语,也成为了国家领导人关于科技创新趋势的重要论述之一。计算所在2010年最早独立提出了人机物三元计算的研判,在研究所科研工作布局上下好了先手棋。比如,在物端计算领域较早布局了物联网、物端计算机、工业5G/卫星宽带等无线接入的研究方向,在云端布局了为万物互联提供低熵、高通量基础设施的信息高铁算力网,这些布局主要得益于对技术趋势的研判。

第二是对前沿热点问题形成独立见解。在问题很热门、但大家都看得不是很清晰的时候,该做什么是要做决策的。以对智能的理解为例,有别于火热的类脑派,计算所三十年如一日坚持“计算智能”观点。在我刚参加工作时,智能计算就非常火热。90年代以前,学术界对计算智能的理解就有三个流派,即符号主义、连接主义、行为主义,计算所就是一直按照这三个主义来开展研究。在符号主义上,日本开展了第五代智能计算机计划,重视发展LISP机、Prolog机,计算所选择了支持知识工程和专家系统的路径,研发了曙光一号智能机,回头来看计算所路径更能推进智能系统走到实用阶段;在连接主义上和人工智能“冬天”的低潮时期,计算所坚持以统计方法做机器翻译,也因为对统计方法的认识,在深度学习兴起时计算所在国际上最早开展了寒武纪深度学习处理器研究工作;在行为主义上,国际上有Rodney Brooks机器人和基于行为的机器人编程方法,计算所则布局了加速观察-判断-决策-行动循环的OODA智能机,为此重建了智能计算机研究中心,在工业、星载和装备智能计算机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第三是对国家战略需求的预判。针对国家对计算机产业的重大需求,计算所将其概括为打破封锁(不卖,比如机器禁运、巴统组织限制)、打破垄断(卖的贵,比如巨头垄断)、打破断供(有选择的卖,比如芯片断供、设备禁售)三个阶段,并形成了曙光1000、龙芯CPU、曙光机群、寒武纪NPU、睿芯高通量处理器、香山RISC-V处理器、工业智能计算机等成果。在对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的预判上,计算所将互联网信息流作为整体看待,将国家需求分为感知(国家防火墙)-认知(舆情监管)-决策(情报分析)-行动(算法战争)四个阶段,提前部署研究工作,在国家有需要时能够及时顶上去。

关于科研方法论的思考

前面提到的战略思维大多是讲“选择做什么”。在“怎么做”的方法论方面,从个人的科研生涯中总结出三个比较重要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从第一性原理角度思考定义科学问题。张首晟教授在来计算所做的报告中提到,追根溯源,任何事物的背后都有一个终极的真相,这就是第一性原理。在项目申请时,许多研究者往往讲的是“挑战”,例如处理器访存墙,而不是科学问题,定义科学问题要从第一性原理角度思考。

(二)打兔子还是打狼?计算机学科归根到底对社会来说是一个工具,价值体现就在于“被运用”,因此科研出口很重要。如果把科研成果看成一把猎枪的话,把打猎作为价值体现的话,打兔子和打狼的方法论、难度是不同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三)下象棋、下五子棋、还是下围棋?在一个科研方向会有很多成果、很多出口,关于它们之间的关系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下象棋,通过一个重大应用问题或者一个国防安全领域一个重大需求来牵引和组织科研任务,目标单一,完成夺“帅”就是胜利。第二种是下五子棋,在一个领域方向里做的许多技术点,点与点之间不能是一条虚线,把五个子用强逻辑连成实线,才能取得胜利。第三种是下围棋,棋盘只有一个,全世界的研究者都在落子,要在棋盘中围住地盘,形成技术体系。

这就是我今天报告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 以上内容整理自2022年中国计算机大会CCF青工委论坛“青年战略科学家,你准备好了吗?”的报告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