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入侵生物预防与监控创新团队率先识别了我国多种卵寄生蜂与草地贪夜蛾的时空生态位重叠度和生态调控格局,为利用优势卵寄生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技术发展与应用提供理论指导。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总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三种本土卵寄生蜂对草地贪夜蛾的生态调控格局。中国农科院供图
草地贪夜蛾的寄生性天敌资源丰富,但寄生蜂和草地贪夜蛾的时空生态位和气候匹配性空间分布格局仍属未知,识别两者在我国不同区域的时空生态位重叠度和气候适宜性等级,能进一步解释我国多种本地卵寄生蜂对草地贪夜蛾的自然调控机制,并可为世界范围内利用卵寄生蜂防治其他鳞翅目害虫提供案例参考。
该研究首次揭示,在草地贪夜蛾越冬区内,螟黄赤眼蜂和夜蛾黑卵蜂的“共同寄生”作用显著制约了草地贪夜蛾种群暴发危害;在迁飞区内,长江流域和东北地区的松毛虫赤眼蜂、华北和东北地区的螟黄赤眼蜂与草地贪夜蛾的气候适宜匹配度较高。
草地贪夜蛾和三种本地卵寄生蜂的气候适宜度的异质性,导致了天敌自然调控优势地位的异质性,进一步形成了天敌自然调控作用的区域性空间分布格局。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的支持。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2.160785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