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由中共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分党组、中共中国科学院沪区委员会主办的上海分院第八期“报国讲坛”在上海硅酸盐所开讲。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作题为《从科研创新谈中国科学家的历史使命》的专题报告。上海分院副院长、分党组成员王燕及系统各单位分管所领导、党委委员、一线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学生代表近300人出席讲坛。
报告会上,蒲慕明从新颖性、重要性、连续性、完整性、独特性和及时性六方面讲述了创新性科研的本质,并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探索式创新与假说驱动式创新两种模式。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叉路口,蒲慕明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技内涵、为世界科技发展作出独特的贡献”三个维度阐释了中国科学家的历史使命。
对于创新能力来自何处这个问题,蒲慕明给出了他的答案:创新思维、想象力、创造力。他认为,在科研之路上,科研人员要有“信心、勇气、胆识、闯劲”,要勇于 “冒险”,“科学家的贡献和是否肯冒险直接成正比”。
蒲慕明鼓励学科交叉,要广铺科学触角。在他看来,“创新工作常来自跨领域概念和技术的应用,常见创新往往基于大胆跨领域的工作”。蒲慕明提倡科研工作者要有社会责任感,他表示,科研工作者应是维护社会诚信的主力军,科研的目标就是追求真理,而诚信是追求真理的必要条件。
报告会上,王燕为蒲慕明颁发“报国讲坛”纪念奖牌,她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不畏艰难,勇攀科学高峰。与会人员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要像老一辈科学家学习,以国家需求为奋斗目标,攻坚克难、勇攀高峰。
“报国讲坛”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2021年推出的“讲述身边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专题讲坛。旨在进一步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让“身边人”讲述“身边事”、以“身边事”激励“身边人”,激励科技工作者为“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作出更大贡献。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