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李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9/22 21:36:39
选择字号:
长距离音频传输智能轨道交通广播系统通过鉴定
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专家委员会考察成果展示现场。朱汉斌 摄

科技成果评价会议现场。李玛 供图

专家委员会与部分研发人员合影。朱汉斌 摄

9月20日下午,广东省电子学会在广州组织并主持召开了“长距离音频传输智能轨道交通广播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议。专家委员会经过严格审核、论证,一致认为,该项目成果在长距离和短时延音频传输应用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成果由广州市保伦电子有限公司、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州市爱递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捷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

此次专家委员会由中山大学、广州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广东省公安厅等7位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认真听取了成果完成单位的工作总结报告,审阅了查新报告、测试报告、科技成果应用证明等,考察了成果展示现场,一致给出高度评价。

该项目针对轨道交通广播系统搭建复杂、服务器及广播设备成本高、网络延时大、音质差且传输过程中容易出现环境电磁骚扰等问题,研发了长距离传输的音频数据快速处理技术,解决了自适应音频调整问题,实现了音频的短时延传输;研发了复杂场景长距离传输的广播线路检测技术,利用音频高压技术,实现了六公里的音频传输;研究了智能冗余电源控制技术,实现了实时采样和动态滤波的电源电压检测。

“长距离音频传输智能轨道交通广播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10件、实用新型专利12件、软件著作权18项。参与编制地方标准2项和团体标准2项,牵头编制团体标准2项。产品经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检测,轨道交通广播系统在音频延时、隧道区间音频传输距离和采样率等技术指标符合企业技术条件要求。

据介绍,“长距离音频传输智能轨道交通广播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技术成果已成功转化应用于广州地铁18号线、22号线、10号线、11号线、12号线、黄埔有轨电车2号线、深圳地铁14号线、贵广高铁、广深港高铁等轨道交通体系中,实现了高铁、地铁、车站等复杂嘈杂轨道交通环境下的高清广播功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科技成果评价会议由聚智诚负责推动实施。这充分发挥了科技社团的第三方科技评价作用,体现了聚智诚“一赴、二热、三专”的科创服务理念,助力创新主体实现多方成果转化。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