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 |
搭建学术平台助力重症医学人才培养 |
|
“与其他临床科室先‘瞄准’再‘开枪’、先诊断清楚再对症下药不同,重症医学科必须做到边‘瞄准’边‘开枪’。病人出现哪方面危及生命的症状,就先处理哪方面的问题,病人的生命就在毫厘之间。”2020年初,在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办的“重症医学核心技术规范基层研讨会全国行”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邱海波教授一语道破了重症医学的特点和难点。
近年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鼎力扶持下,我国重症医学发展迅猛,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给无数重症患者带来生的希望。但不可忽视的是,目前重症医学科仍然面临“对从业人员的高要求与医护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现状之间的剪刀差问题”。而重症医学核心技术的培训,对于提高基层医生的临床诊治能力、规范诊疗流程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批重症医学专业人才不断涌现,为服务国家、造福社会、规范行业、呵护大众作出了显著成绩,在为人民群众提供越来越优质的重症救治服务和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而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无疑在其中用实际行动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百期纪念。
十年磨一剑,终铸“5C培训”硬品牌
从重症医学分会创建之初,首任主任委员刘大为教授带领大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广泛调研国内需求,借鉴国外模式,反复论证,确定了中国特色培训内容和模式,启动了“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项目”(Chinese Critical Care Certified Course,简称“5C培训”项目)。
回眸十余年来路,5C培训始终把提高重症医生专业水平、补齐各医疗单位重症医疗理论及技术与科研短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重症医学专业强调床边动手实际操作的特点,5C培训不断调整并优化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真正做到了“实战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
许强宏教授在5C技能培训(血流动力学监测科目)的示教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5C培训探索出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培训模式。品质是培训的灵魂,为了保证培训品质,该项目始终保持“六个统一”,即统一教材、统一培训课件、统一培训流程、统一讲者准入、统一考核、统一发证。从第四版起,培训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培训课件、培训考核内容也根据教材修订同步调整。目前教材已更新至第六版。
为了保证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培训考核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作为第三方专业机构实施,培训质量得到了业内广泛认可。从2009年9月在厦门举办第一期培训班起,历时13年137期,已培训各级医院学员近3万人,占国内重症医师总人数的40%;经考核合格获专科资质的达2.4万人;学员满意度十余年来始终保持在95%以上。
2019年起,在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支持下,5C培训开始采用人机对话方式。
强化学术交流,在全球化融合中强劲发展
自2010年起,在中华医学会89个专科分会中,重症医学分会率先推出《重症医学年鉴》,以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过去一年来,世界范围内重症医学以及相关学科、领域最前沿的学术动向。分会紧密围绕重症医学临床及基础研究的焦点、难点问题,在全国范围内组织重症及相关学科顶级专家全面检索,确定年鉴重点推介内容,经5~10次反复讨论修改,最后由重症医学分会常委会确定具体内容。
《重症医学年鉴》具有学术引领性和规范性,并始终保持高水准和高质量,为全国各级医院重症医学专业人员掌握当前全球学术与临床动态,提供了有力支撑与参考。
在业内享有盛誉的中华医学会全国重症医学大会历经17届,创新不断,参会注册专业人员也由2005年第一届的不足1000人发展到第十五届的近15 000人,被欧美参会同行惊呼“这是全球最大规模的重症医学年度大会!”
2020年和2021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国重症医学大会改为线上召开。2020年在线注册人数逾11万人(因疫情开启全部免费注册),第一天主会场线上参会者高达364 303人次,观看次数达275万人次;2021年在线注册人数逾6万人,首日主会场线上参会近20万人次,观看次数达185万人次。
中国重症医学专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国港澳台地区以及欧洲、美国重症医学年会的讲台上。从2018年开始,重症医学分会与20多个国家重症医学学术团体签署了“一带一路”学术交流协议。其中,俄罗斯重症医学学会因故未能参加“一带一路”学术交流协议的签字仪式,特邀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及部分专家赴圣彼得堡,在2019年俄罗斯重症医学年会主会场上完成了签字仪式。
中国重症医生走出国门,通过各种学术会议或国际医疗、研究中心的交流、学习,获得重症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及新方法,不断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近年来,美国重症医学年会、欧洲重症医学年会上,均有我国多位学术巨擘受邀发言或主持专题讲座,“中国专场”已经成为国际会议的常态化标识。
重症医学分会许媛教授在山西吕梁市人民医院查房指导。
强基层、战疫情、助冬奥,中国重症医学交上壮丽答卷
2017年,中华医学会设立了“中华医学会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千人计划”,重症医学分会积极参与、配合,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在助力健康扶贫、培养中西部地区基层卫生人才、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通过把基层医生“请上来”至省级三甲医院培训半年的方式,2018-2020年共培养基层重症医学专业学员126人;“重症医学核心技术规范基层研讨会基层行”已在全国各中小城市举办40期,惠及当地基层医生8000余名。
中华医学会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千人计划项目重症医学送教下基层学习班-专家前往喀什麦盖提县人民医院教学查房。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期间,累计4.3万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省,其中重症医学专业人员约1.9万名,占援鄂医务人员总数的45%。其中约63%的援鄂重症医生参加过5C培训,他们用训练有素的精湛医术展现出了重症救治的规范专业能力,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和国家“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执政为民理念。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大疫之中重症医生展现出的“ 敢于吃苦、甘于吃苦、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得到了广大人民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肯定。140多位重症医护人员获得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荣誉表彰。建党百年之际,涌现出一批全国道德模范、重症“三优”,数十位重症医学专家受邀赴天安门城楼观礼。
2022年2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隆重召开。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周建新教授作为首席医疗官,组织翻译并出版了《国际奥委会运动应急医学手册》,为医疗保障培训提供了标准教程。同时,周建新等专家还圆满完成了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事期间对接国际奥委会医学与科学委员会专家的任务,确保医疗保障工作平稳有序,获得有关方面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
制定系列培养计划,推动临床实践进步
重症医学作为现代临床医学中年轻的二级学科,已成为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三甲医院硬实力评价的重要科室,是展示现代化医院综合能力的重要窗口。
重症医学团队在抗击疫情过程中表现突出,正是得益于中华医学会多年来在重症医学继续教育方面的不懈努力,尤其是5C项目的持续开展,培养出了一批批重症医学的专业人才。
回首来路,重症医学人没有居功自傲,他们始终自视为爱岗敬业、呵护生命的白衣天使中的普通一员。展望未来,全体重症医学人继续和衷共济,传承和发扬学会百年精神,不畏艰险,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随时听从党和国家的召唤,以最好风貌和昂扬的斗志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本文图片均由中华医学会提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