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15日,2022北京脑科学国际学术大会成功举办。本届大会由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北京脑中心)联合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历时3天,包括1个主论坛、24场专题论坛,150余位国内外顶尖科学家、优秀青年科学家作线上报告。
北京脑科学国际学术大会是北京脑中心联合国内外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机构共同打造的领域内高端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品牌,自2020年以来两年一届。本届大会联合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京内外25家顶尖脑科学研究机构共同组织,累计约30万人次线上参与。
大会旨在为世界脑科学与类脑相关的科学家搭建自由交流的平台,坚持纯学术、全球化定位,内容涵盖脑发育、孤独症谱系障碍、神经环路等基础认知方向;成像技术、非人灵长类前沿技术脑科学前沿技术方向;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脑器交互等类脑与脑机接口方向;以及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神经计算等。
开幕式上,北京脑中心联合主任、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表示,由好奇心推动的、科学家发起的、研究人员认真实验精心分析的是好科学的主流,特别是生命科学、脑科学的核心。我们应该坚持对的、优雅的、有创造性的脑科学、生命科学研究。
杜克大学名誉教授Miguel Nicolelis以“脑机接口:从基础科学到神经假体以及神经恢复”为题,介绍了最前沿技术脑机接口如何使灵长类动物的大脑与机械、计算和虚拟设备直接双向互动、而不受身体肌肉或感觉器官的干扰;202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斯克里普斯研究所教授Ardem Patapoutian以“触觉感知的分子受体”为题,与观众深入探讨其实验室发现的PIEZO1和PIEZO2(压力激活的阳离子通道),临床研究证实了这些通道在人类生理学中的重要性;牛津大学教授Timothy Denison以“生物电子的授时因子:与生物节律同步的神经调控”为题,介绍了在大脑唤醒网络中植入神经刺激器的最新研究进展。
主题报告后,大会还围绕基础认知、脑科学前沿技术、脑重大疾病研究、类脑智能与脑机接口、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等举办了多场分论坛。
闭幕式上,大会主席、北京脑中心联合主任罗敏敏表示,科学的本质是国际性的,脑科学研究的进展造福于全人类。积极开放的科学交流帮助我们相互学习,推动新的科学发现,普及科学文化,对于学生和年轻研究人员的职业发展尤其有益。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