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建校以来,一批批留学归国人员在这里留下了报国为民的奋斗足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海外学成归国到南京大学工作的青年学者们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里,王欣然正带领团队对一种纳米新材料的性能进行测试,这种新材料有望为下一代集成电路的发展提供支撑。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王欣然:我们都是2012年以后陆续回国的,总书记对我们青年人饱含深情、满怀期待,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每一个留学归国人员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祖国需要我们,我们更需要祖国。
心有大我,赤子报国,这正是南京大学绵延多年的光荣传统。建国初期,曾在南京大学工作奋斗的李四光,冲破重重阻力从海外回国,倾尽毕生心血为新中国地质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为了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程开甲学成归国,投身于西北荒无人迹的核试验基地20多年,把自己的一生与祖国国防科技事业紧紧相连。
青蓝相继,薪火相传,海归群体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从未褪色。如今在程开甲院士曾经工作过的学院,2012年从美国加州大学学成归国的80后博士生导师缪峰组建了南京大学类脑智能科技研究中心,他和团队用了近10年时间,通过在“原子世界搭积木”的方式,研制出全新量子材料。凭借一系列从“0”到“1”的原创性工作,2021年,缪峰荣获了我国物理学会“黄昆物理奖”。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缪峰:程开甲老先生回忆录中有一幕,当年他要回国,很多人劝他留在国外,因为“中国穷、中国落后”,但是程老当即回答“不看今天,我们看今后!”这句响当当的话一直感染着我,回国建设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过。今天实现伟大复兴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里,我们就是要“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
党的十八大以来,已有282位青年学者在海外学成后到南京大学任教。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他们正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迸发新的青春光彩。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 李喆:在新时代的感召下,我和我的先生一起回国,组建团队,开展DNA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教诲,始终将科研攻关的重点放在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上。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副教授 任鑫坤:我是今年刚刚入职的留学归国教师,我们要把个人志向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之中,尽快将自己的所学投入到我们深爱的这片土地上,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祖国。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