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一夜,我们大手拉小手 |
——记“科学之夜”主场活动 |
“小朋友们,有谁抓过蝴蝶?”
“科学之夜”活动志愿者陈曲的话音还没落下,刷刷刷,场下的一只只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
7月29日晚上,往日已经熄灯闭馆的国家动物博物馆里,灯火通明。由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主办的2022年度全国科技活动周重大示范活动——“科学之夜”主场活动开始了。“蝴蝶工坊”是最受小朋友欢迎的活动之一。
“谁能告诉我,抓完蝴蝶之后,手上是什么感觉?”陈曲问。
“粉的”,“滑的”,“黏的”……小手的主人们叽叽喳喳地抢答。
接着,陈曲一边给大家介绍起什么是“鳞翅目”,一边轻轻地把标本制作工具和蝴蝶样本放到小朋友们面前。
在陈曲的指引下,一双双小手小心翼翼地找中心线、插昆虫针、固定硫酸纸……一个小时后,蝴蝶标本诞生了。送小朋友们走出“工坊”前,陈曲还在每双小手里塞上一只枯叶蝴蝶的标本成品。
“我们不仅学到了与蝴蝶有关的有趣知识,还能够亲自动手制作蝴蝶标本。在锻炼了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体会到了科研工作者的不容易。”一位陪伴孩子的家长在走出“工坊”时感慨。
跟小朋友们一一告别后,陈曲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拧开一瓶矿泉水,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口,重新戴好口罩,为新入场的小朋友们安排座位……
小朋友和大朋友在陈曲的指导下制作蝴蝶标本。(倪思洁摄)
小朋友正在认真做蝴蝶标本。(倪思洁摄)
在离“工坊”不远的地方,多种多样的科普活动正在同步进行。作为承办方,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请出了国家动物博物馆里最资深的讲解员,将涵盖了动物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膜生物学等多个学科不同领域科学知识的活动,凝聚成二十余项科普活动,用短短三个多小时让大朋友和小朋友们感受科学的魅力。
在“足迹拓印”活动中,小朋友们制作出了一个个精美的猫科动物石膏脚印。在“鸟巢工坊”活动中,小朋友们制作出一个个独一无二的“鸟巢”。每一个活动,都加深了孩子们对动物及其习性的了解。
4D电影《剑齿王朝》将大朋友和小朋友们带回了波澜壮阔的冰河时代,那些只在化石中存在的三趾马、萨摩麟、原大羚、大唇犀、和政羊、巨鬣狗的身影在每个人身边“活”了过来。
“科普作家面对面”活动让小朋友有机会能够与他们喜爱的科普图书作者们面对面交流,看到平时只能出现在图片中的著名科普作家,直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动物小问题。
入侵生物科普展公众看到了国门卫士是如何严防生物入侵,默默守护着国家的生物多样性安全。入侵生物系列动画的演示,让小朋友们对入侵生物的生态环境破坏力倍感震惊,也对生物保护的必要性有了进一步认同。
志愿者为小朋友们讲解鸳鸯的习性。(倪思洁摄)
“‘科学之夜’活动,是爱科学的小伙伴们每年欢聚的嘉年华,我们带着问题去书里找答案,听科学家讲科学,用彩笔画梦想,动手动脑,打卡每一项有趣的活动。”在今年的“科学之夜”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初二六班的付一钏感慨。
他还向所有小伙伴们发出倡议:“始终保持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积极参与到各种科学活动中来,做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传播者,以端正的态度学科学,在最好的年纪勤学苦练,关心国家和全人类的科技发展,将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掌握扎实,善于发现、勇于创新,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不负时代,不负青春。”
这一夜,博物馆变成了科学的嘉年华。每位志愿者的胳膊上都贴着一个白底彩纹的标签,上面写着八个字:走进科技、你我同行。
小朋友一边看展览一边做笔记。(倪思洁摄)
附:学生代表的“走进科学 与科学同行”倡议书
各位尊敬的科学家、老师、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初二六班的付一钏,今晚很荣幸能参加2022年全国科技周“科学之夜”活动的启动仪式。
再次来到国家动物博物馆,这里是从小爱好动物的我理想的殿堂!我还记得第一次小心翼翼地走进国家动物博物馆的标本馆,看到标本柜就已经心跳加速,看到第一个模式标本更让我惊叹不已!生命的庄严与美好,科学的求真和严谨,也许就是从那一刻起,在我心里生根发芽。越了解,越热爱,越敬畏;对动物,对自然,对科学。
同学们,你是否早就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它可以离你很远:当你仰望星空时,“问天”实验舱正在完成对接;当你眺望大海时,“蛟龙号”载人潜艇正在深海探索;当你凝视皓月时,“玉兔号”月球车正从休眠中醒来……它也可以离你很近:你打开智能手机,随手拍摄一朵小花,便启动了千万个电子元器件的运作;你接种的一针小小的疫苗,背后是无数医药学家、生物学家夜以继日的奋战;你乘坐飞机开启一段安全舒适的旅行,沿途所有站点的空中交通管理设施都在为你保驾护航。科学,就像空气围绕在我们身边,不知不觉,不可或缺!
“科学之夜”活动,是爱科学的小伙伴们每年欢聚的嘉年华,我们带着问题去书里找答案、听科学家讲科学、用彩笔画梦想……动手动脑,打卡每一项有趣的活动。在今年的“科学之夜”活动即将启动的时候,我想向所有同学们、小伙伴们发出倡议:
第一,让我们始终保持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最初的好奇和热爱,指引我们在科学领域持续探索、创新,不断向正确的方向前进,而目标正是初心。
第二,让我们积极参与到各种科学活动中来。多动手,多动脑,把科学知识用“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小话剧”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亲身体验,加深理解,开拓视野。
第三,让我们做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传播者。在大数据时代,网络上有很多看似头头是道的伪科学、数以亿计的冗余信息。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不轻信,不盲从,冷静思考,查阅文献,探究真相,再将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其他人。
第四,让我们以端正的态度学科学,在最好的年纪勤学苦练,关心国家和全人类的科技发展,将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掌握扎实,善于发现、勇于创新,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不负时代,不负青春。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与科学同行!以科技节和“科学之夜”活动为契机,以青春向科学致敬,树立科学理想,培养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为祖国的科技发展和民族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