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 主办方供图
7月23日,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鄂尔多斯市林业和草原事业发展中心、内蒙古北方城乡发展研究院在呼和浩特举行发布会,联合发布煤控研究项目四份报告,分别是《内蒙古煤炭生产和消费绿色转型研究》《内蒙古典型城市煤炭消费与大气质量的关联分析及政策建议》《内蒙古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研究》和《霍林郭勒产业园绿色低碳发展研究》。
据了解,前三份报告从煤炭产业发展、减污降碳、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与可再生能源发展三个方面提出了推动内蒙古能源转型和有效降低碳排放的路径与对策,第四份报告以霍林郭勒产业园为案例,剖析了当地铝产业在低碳转型中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能源结构长期以煤为主。煤炭生产和消费的过快增长导致内蒙古未能完成“十三五”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指标,全自治区碳强度不降反升,带来巨大的环境治理压力。内蒙古煤炭产业面临着艰巨繁重的任务,需要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完成绿色低碳转型。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在于煤炭产业的转型,能够带来内蒙古全区产业的优化升级。
《内蒙古煤炭生产和消费绿色转型研究》报告分析了内蒙古煤炭产业生产规模、煤炭外输需求及主要耗煤产业的消费需求。报告认为,2035年前内蒙古煤炭产量将保持相对稳定,但在关键转换期需要预留一定的弹性产能以增强能源供给安全。煤炭消费在近期仍将继续上升,预计到“十六五”时期趋于稳定。火电、化工、钢铁行业是内蒙古重点耗煤行业,且减煤潜力较大。
为推动内蒙古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发展,报告建议科学有序推进煤炭产业发展、严控高耗能产业产能,加快建立区域绿色转型合作机制,加强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能源互通互补以及产业间合作。
深入分析典型城市
重工业在内蒙古经济发展中占主体地位,也是煤炭消费主力。呼和浩特、包头和乌海是内蒙重工业较为发达的典型城市,所在区域均是内蒙古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研究其煤炭消费与大气质量的关系,有助于为内蒙古其他城市及我国北方类似区域和城市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内蒙古典型城市煤炭消费与大气质量的关联分析及政策建议》报告分析了上述三个典型城市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措施与大气质量提升的关系。报告提出,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方面,加强工业煤耗管控、提高工业污染减排对于提升大气质量效果最为显著。虽然电力行业的减排潜力已随着超低排放技术的广泛应用逐渐降低,但钢铁、水泥、焦化等其他工业企业领域若积极推进超低排放技术,也将显著改善地区大气污染。
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霍林郭勒产业园以煤电-电解铝为核心,煤炭消费偏高、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碳排放强度较高,在内蒙古工业园区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推动霍林郭勒产业园绿色低碳转型,有利于发挥典型园区的带头示范作用。
《霍林郭勒产业园绿色低碳发展研究》报告认为,该产业园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致使单位GDP能耗强度水平明显较高;清洁能源的替代水平较低,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高。报告建议,产业园应加快产业升级,调整供能结构,实施绿能替代,同时推进电解铝企业绿色转型和固废综合利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推动能耗强度大幅度下降。
《内蒙古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研究》报告以鄂尔多斯市布尔台煤矿为例,总结了其利用采煤沉陷区发展“生态 + 光伏”,将生态修复、可再生能源利用与社区惠益共享等相融合的生态治理新模式。在分析布尔台煤矿生态修复和光伏产业带来的环境与经济效益基础上,对比美、德、英等国经验,报告认为,内蒙古采煤沉陷区及废弃煤矿矿区生态修复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前景广阔。
报告建议,应通过合适的制度和政策设计,激励煤矿矿区生态修复的同时将废弃矿区及采煤沉陷区闲置土地变废为宝,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及北方生态屏障构建提供广阔的空间。进一步强化矿区生态修复监管,完善矿区用于可再生能源开发的土地利用政策,推动可再生能源项目反哺矿区生态治理,推动清洁能源周边及外送消纳。
部分现场参会人员 主办方供图
NRDC北京办公室首席代表张洁清强调,推动内蒙古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重点耗煤行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工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对内蒙古支持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为全国推动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实现煤炭行业可持续转型提供借鉴。
据悉,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和减少空气污染,NRDC作为课题协调单位,与政府智库、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等20多家有影响力的单位合作,于2013年10月共同启动了“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项目(即“煤控研究项目”),迄今已发布了60多份报告,包括《“十四五”电力行业煤炭消费控制政策研究》《“十三五”电力煤控中期评估与后期展望》等。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