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家需求就是我们的科研选题” |
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基础研究究竟该怎么做?我认为它不只是写几篇科学论文,关键是在选题上要体现党和国家对我们的要求,要做真问题,真研究问题,将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期望与个人的追求发展有机融合。”
7月1日,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理论物理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上,理论物理所党委书记、所长蔡荣根寄语青年科研人员。
新时代,作为科研一线的共产党员,应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老一辈科学家的故事里或许有答案。
理论物理所发源于“两弹一星”事业,诞生于“科学的春天”。“两弹一星”的研制让科学家们意识到:今后国家再有类似需求,需要大量的理论物理学家,应继续培养人、聚集力量。1978年6月,时任国家副总理邓小平亲自批准成立理论物理研究所。“两弹一星”元勋、我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彭桓武、周光召担任首任和第二任所长。
44年来,“两弹一星”等科学家精神溶于理论物理所的血脉之中,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党员科学家。
中科院院士、理论物理所研究员张肇西党龄43年,他从事粒子物理的理论研究50多年了。
“当前新时代,国家对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有着迫切需求。但也不要把创新看的高不可攀,它是在过去工作积累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的。”张肇西回顾自己的求学历程时说。
1963年,张肇西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原子能所一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前身)朱洪元研究员的研究生,他学到了影响其一生的研究方法:直接从原始文献出发,基本不借助二手材料。
“我觉得自己不是特别聪明,要以勤补拙,我就踏踏实实地读原始文献。”张肇西以量子力学诞生为例谈到学习体会,量子力学的发展走了两条独立的路,一是以波尔和索末菲等为代表总结的原子理论为基础;二是以微观世界的“波粒(波动-粒子)二相性”为基础。
“这两条路虽表观不同,但最后却‘殊途同归’。”张肇西深刻体会到,结合背景研读这些原始文献能很好地体会到做出重大“创新”并不是非常神秘的:只要人们平日基础知识和基本功扎实,对面临的问题认识透彻,到了突破、创新的其境时,每个人都有机会的去‘捅破窗户纸’,做出重大发现,取得创新的成功。
中科院院士、理论物理所研究员欧阳钟灿是理论物理所第一批博士后,1985年,他入站不久,便申请到了德国洪堡基金。在出国前,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出国前,我的导师郝柏林院士曾问我,为什么不在出国前入党呢?那样,你在国外就是党的一个青年力量,就会更严格要求自己,而不单单是一名普通的知识分子。”欧阳钟灿回忆道,1986年6月,在郝柏林、苏肇冰两位院士党员介绍下,自己在出国前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1989年7月,他回国并经过党支部的严格考察转正为一名正式党员。
在欧阳钟灿看来,作为一个党员,你只要不忘党员的初心,随时记住自己的党员身份,就会严格要求自己,做出正确选择。
“解决国家需求,要重视问题和实践,不只是写文章,更不能迷信‘CNS’(《细胞》《自然》《科学》)。”欧阳钟灿说,多年来,我国制造业存在“缺芯少屏”问题,其关键是工程实践不够。
除了专注基础研究,作为液晶显示行业唯一的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欧阳钟灿还积极为“中国屏”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如今,在党中央和国家的关怀与支持下,我国在显示行业,尤其是液晶显示行业走在了世界前列。
欧阳钟灿寄语理论物理所青年人:彭桓武、周光召等老一辈科学家建设理论物理所的初衷之一,是希望把理论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各有关领域、开拓新的研究方向,支援其他学科领域完成重大任务,他们很早就意识到了“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希望大家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除了做好自己的理论研究,要注意与国家实际发展需求结合。
离休老干部、理论物理所研究员庆承瑞提出了她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新时代,对于像在理论物理研究所从事基础研究的党员科研人员,该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她建议研究所各党支部认真讨论研究这个问题。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不同时代背景,却有着相同意义的“无私奉献”科学精神。
蔡荣根表示,“老一辈科学家放弃国外优越生活条件、抛弃个人得失,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回到当时贫穷落后的祖国。在国家建设中,有一大批科学家为了国家需求,放弃自己所长所爱的研究方向,转向国家紧迫需要的研究领域。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应是年轻一代的科研价值观。”
座谈会上,新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分享了自己对入党和老一辈科学家精神的学习体会。最后,蔡荣根向全所党员和科研人员发起号召:向彭桓武、周光召等老一辈科学家学习,将个人的研究兴趣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将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深入融合,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理论物理所党委书记、所长蔡荣根发言(理论物理所供图)
会议现场(理论物理所供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