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7/3 11:36:44
选择字号:
超500万人云游“农科院的秘密花园”

 

近日,“云上农科开放日”在线探秘位于北京北三环的“农科院的秘密花园”,超500万人通过直播镜头一睹旧貌换新颜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以现代农业设施园艺为核心,集科研协同创新、成果转化孵化、国家交流合作、科普教育等多项功能于一体,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重要的科研平台、展示平台和对外交流平台,也是我国设施园艺技术创新源泉、集成转化孵化器。

中国农科院环发所研究员、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负责人魏灵玲介绍,该园区自2009年建园以来,逐渐成为我国设施农业技术创新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孵化平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40多位外国元首及政要曾在此“打卡”,该地逐渐成为享誉全球的中国农业名片。

此次农科开放日亮相,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历时3年改造升级后的“首秀”。

创新园承担了国家数字设施农业创新中心建设试点项目、农业农村部休闲农业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等重点工程,聚焦突破人工光植物工厂、多层立体栽培、无土栽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等设施农业关键技术,完善新一代设施农业标准、研发制造农业智能设施装备。近年来,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奖励17项,技术专利50多项,科技成果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近百个农业园区。

“全新落成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围绕‘三创一体’,瞄准设施园艺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和尖端核心技术,依托农业农村部休闲农业重点实验室、国家数字设施农业创新中心、国家设施园艺产业联盟等科研创新平台,打造了协同创新实验室、垂直农场、园艺创新中心三大功能区。”魏灵玲说。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拥有10个联合创新实验室,包含了设施园艺的各个方面,如数字农业创新实验室关注的是人工智能如何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植物工厂如何自动化的生产番茄、花卉、食用菌、叶类蔬菜等。

“垂直农场研究的是城市和农业的关系。”魏灵玲说,未来人如何把城市每一份土地都利用起来,通过最短的距离获取新鲜食物,甚至在家里种菜,都是垂直农场想要解决的问题。

而园艺创新中心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的产业创新组成部分,总面积超1万平方米,布局了花卉产业化场景示范区、农业科技成果展览展示区、AI花卉工厂化种植实验室、农业科技成果交流区、科技成果创业孵化区五大功能区。

农业科技成果展览展示区拥有2650平米120多个展位的展览展示空间,可供国际、国内优质农业科技企业与团体入驻,拥有大小会议空间及各类会展空间,可承接超500人的展览、农科市集、大型会议、讲座沙龙等多种会展会务活动。

魏灵玲介绍,目前,农业科技成果展览展示区已汇聚了中国农业科学院35个研究所的最新科技创新成果,以及荷兰诸多高技术企业的最新技术。

花卉产业化场景示范区打造了六大主题城市花园及10个特色交流空间,可满足讲座沙龙、商务会议等多样化沟通交流需求。

“园艺创新中心旨在通过人才、科技、资本、服务等资源要素的汇聚,集聚产业生态,服务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撮合交易,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魏灵玲说。

魏灵玲透露,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预计今年9月全面启动用,作为开放的创新生态平台,中国农科院旗下中环易达将依托园区完整的设施农业形态、国家级实验室等科创平台,聚合国内外科研院所及大学、高科技企业、产业联盟协会、金融资本、地方政府等供需方,构建产业新生态,推动科研与产业协同创新。

作为中国农科院的品牌活动,“农科开放日”自2019年设立以来,每年举办一届,已成为公众了解农业科技进展、探索科学发现的重要渠道,前三届共吸引超过900余万大中小学生、社区居民、农民等社会公众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参与。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